第97章 大规模点映!(求订阅!)-第2/3页

加入书签
  但是今年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连上映,不管是《投名状》和《集结号》,以这两部电影的阵容和导演,电影院经理用脚趾头都能做出决定,优先安排哪部电影的放映。

  所以,《生死频率》投200个胶片拷贝不是问题,但是这200个拷贝一天能放映的场次,可能还不如那两部大片的50个拷贝。

  如果不追求场次的质量,三线城市倒是可以满足,但是三线城市放两场,估计都比不得二线城市地段好的电影院放一场。

  行业就是这么残酷,一切以实力说话,没有实力的导演、演员、电影,就得不到更好的待遇。

  这是无解的,电影院是要赚钱的,没钱赚什么都谈不了。

  《伤城》这样有梁超伟、金成武主演的电影,尚且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给垄断了市场,没有生存空间,更别说其他片子了。

  电影李谦是内行,但是电影产业的话,张召才是内行,李谦只能问问他的想法了。

  “能做的只有学学好莱坞,多搞几场点映了,在请影评人和媒体试映看看之后,在全国票房前二十的城市各搞一两场场,把媒体、影评人都请来,也让影院看到观众对电影的反映。”

  张召继续说道,“只是这样的话,一切就全靠电影的质量了。”

  言下之意,如果电影质量不够,那就玩完了。

  国内虽然也有点映,不过和好莱坞的点映不一样。

  国内的点映,是一种宣传方式,而非发行策略。

  观众大多都是媒体、影评人以及特定的观众,为了宣传口碑。

  而好莱坞的点映,是为了发行服务的,不是为了宣传造势,更多的是为了收集观众的反映,反馈给发行公司和院线,调整发行策略和对应人群。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影院看到电影的潜力。

  几场点映的话,这些观众还好筛选,再送点小礼物。

  但是弄个几十场的话,那就真的不好控制了。

  李谦想了想,要做就做大,于是干脆说道。

  “既然要给影院看到电影的潜力,那干脆再弄大一点规模,电影上映的前两个星期,星期五到星期天三天,保证每个省会、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电影院每个晚上一场,部分三线城市每个星期六晚上一场!”

  这...

  这样算下来,两个星期至少点映两三百场了,这么大的规模,一旦口碑一般的话,那可就直接影响到了电影的票房。

  “李导,还是先小规模点映几场看看吧,反响好的话再扩大规模。”

  即便是在米国呆了几年,对好莱坞有些了解,自认为还算胆大的张召,也被李谦这个建议吓到了。

  就算是张一谋,也没有搞过这么大规模的电影,而且持续半个月的时间,风险太大了。

  “张总,王总,咱们搞点映就是为了宣传,以及向影院证明电影的潜力,规模小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李谦笑笑,“而且,我对这部电影有足够的自信,之前两部网大的口碑在那,人总不能还越来越退步吧!”

  看着一脸自信的李谦,王长天和张召心里忍不住想说,谁说就没有人越来越退步的。

  前年程凯哥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

  不过这话肯定不能当着李谦的面说。

  张召有些犹豫,看了一眼王长天。

  王长天也在权衡,李谦说的没错,《狙击电话亭》和《大白鲨》两部网络大电影口碑都非常好。

  当初不就是看中了这点,才答应他所有的要求,甚至要在贺岁档上映。

  不就是赌一把,成功了光羡就能借着李谦在电影行业站稳脚跟。

  至于失败了,王长天没想过,失败了大不了就损失一点钱,回到老样子罢了。

  既然是赌,那么赌大一点,和赌小一点,就看能不能承受失败的后果了。

  王长天下了决定,“那就依李导所说,上映前两个星期,开始大规模点映!”

  老板都这么说了,张召也只能同意,况且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只是风险也相应的高多了。

  不过口碑不好的话,就算不点映,票房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得商量一下确切的方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