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作者真相之谜(10)

加入书签


    2、宝玉——北静王——胤祯

    谁都知道,宝玉和北静王的关系非同一般,但谁也不清楚,这非同一般的关系是怎么来的,二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北静王在东、西、南、北四大天王中的地位最高,威望最大,与贾府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所以他一亮相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恢宏气势。他风流倜傥的风姿,沉稳大度的气质,谦和礼让的态度,让每一个人都过目难忘。书中介绍说,由于他与贾府的关系具有“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特殊性,来往中从“不以王位自居”,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随和、平等。

    我们都知道,作者每刻画一个人物,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北静王的出现也绝非泛泛之笔。“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呢?是不是说宝玉的祖父是宁荣二公,北静王的祖父也是宁荣二公呢?最起码他们也应该是一脉相承,否则如何“同难同荣”,又如何达到“未以异姓相视”的程度呢?所谓“一脉”,就是双方有共性,有相通的地方。

    那么北静王与宁荣二公有什么共性呢?宁公名贾演,荣公名贾源,北静王名水溶。不知你看出来没有,他们的名字都带水,这就是他们的共性,这就是他们相通的地方。不仅如此,北静王“北”的名号也是水,而且中国的传统以“北”为上,北静王的地位也由此可见。可以说,正是“水”让他们形成了“同难同荣”的特殊关系,而“同难同荣”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意思。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其实北静王就是那个决定性的“一”,贾府的宁和荣完全取决于他,他才是决定这个家族兴衰命运的关键人物。

    北静王和宝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既然他与宁、荣二公一脉相承,自然与宝玉是同类。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金针暗渡”法,用一个共性将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直接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北静王和宝玉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他们的相逢是主人公和他的真实原型的一次历史性会面,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追踪摄迹”、“实录其事”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如此,作者以“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为题,给了这次会面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宝玉和北静王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别人,正是宝玉的梦中情人秦可卿。作者把二人历史性的会面安排在为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同样不是泛泛之笔,同样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要知道,北静王和宝玉心心相印,感情相通,互为彼此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对待秦可卿的态度上。

    秦可卿是宁府的孙媳妇,地位并不高,但北静王不但亲自前来“探丧上祭”,还在送殡路上张棚祭奠。送殡当日,他早早就“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亲临现场为逝者送行。当送殡队伍经过他的轿子时,出于礼貌和尊重,贾赦、贾珍等请他先回舆,他却说:“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轍而进也?”于是,耐心等到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过完之后,他才上舆而去,谦和中带着真诚,带着尊重。为秦氏送殡的王公贵族大有人在,可是作者只对北静王的行为作了详细描述,其他的人只是一笔带过。这就说明在这次声势浩大的送殡活动中,北静王扮演着重要角色。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好,自然要有所表示。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他与贾府关系好,为什么秦氏死后他可以这样做,贾敬死后却没有这样做呢?难道贾敬的地位还不如秦氏吗?谁都知道,贾敬在贾府居长,是高高在上的老太爷,他的地位仅次于贾母。秦氏算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孙媳妇,地位与贾敬无法相比。这些难道北静王不清楚吗?可是,他为什么只为秦氏送殡,却不为贾敬送殡呢?

    对于这个现象,恐怕也只有一个解释,这就是北静王对秦可卿情深意重,崇敬有加,对贾敬则毫无情感可言。在他的心目中,秦氏是高山,是大海,是他难以忘却的一段痴情,所以他要亲自上门祭奠,亲自为她送行。这个表现与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的表现完全一样,里面既有难舍难分的成分,又有痛彻心扉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和宝玉都是有“情”之人,都是“情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