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货币之重-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如今,凉州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这么多的黄金,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通过丝绸之路,东方的凉州人和西方诸国实现了链接,凉州以倾销商品为手段,赚取到西方大量的财富。凉州的主流商品是丝绸、瓷器、茶叶,因为刘范的原因,又加上了一样,就是纸品。这四样商品,都是西方生产不了、又极度缺乏的。面对它们的yòuhuò,西方诸国只有一个策略,那就是买。

    而反观西方的主流商品,仅仅是地毯、香料、金银制品等罢了,对凉州商人的吸引力十分值得怀疑。绝大部分的凉州商人都是实业和贸易为主,基本上不会收购西方的商品。所以,凉州进口额只不过是出口额的五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凉州对西方国家,例如大秦、安息、乌孙、贵霜等国都是绝对的贸易顺差。

    因为刘范颁布了多项鼓励工商的郑策,凉州成为了如今汉国最为富有生机的部分。全国的商人和世家都像闻到了尸体腐臭味的秃鹫似的,嗅着铜臭味儿蜂拥而上,带着丝绸、瓷器、茶叶等东方特产涌进凉州。大部分的商人还得到凉州的支持,建立小型的工坊或比较大的工场,生产的商品就算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也能在丝绸之路上卖个好价钱。

    丝绸、瓷器、茶叶,这是中国两千年来的外贸主流商品,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自不必说。刘范又弄出了新纸来,现在纸品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丝绸的价格了。于是,凉州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宰者,丝绸之路成为了凉州商人的卖方市场。

    很多当初不理解刘范扶助工商的人,看到凉州现在的成就,已经完全不敢吱声了。就算是儒家那些老学究,也只好乖乖地闭上嘴,不敢再说什么“士农工商”了。

    这也是刘范所期望的。刘范知道,日后不得不发动的战争需要巨额的军费。农业虽然是本业,但坏就坏在发展的周期太长,资本积累太慢。比如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用四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强国。

    刘范是急性子,骨子里又有些贪婪,所以不想等;而且就现在严峻的形势,汉灵帝每一天都有可能因为被酒色掏空身子。作为皇帝的刘宏一死,距离天下大乱就不远了,形势也容不得刘范再等。

    刘范深知,他必须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巨额军费。但他又不愿学曹操,厚颜无耻地搞出个摸金校尉,做盗墓贼,贪图死人钱;又不忍心以剥削百姓的方式来筹措,所以只能着手鼓励工商发展。刘范知道,农业虽是基础,但工商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唐朝,只不过准许开东西两市、发展草市,同时降低一些商业税和城门税,就奠定了唐朝繁华的基础。到了唐朝后期,商业税和关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仅次于农业税。而南宋,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商业发展,几乎把商业看得比农业还重。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唐朝鼎盛时国土有六七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有惊人的五六千万,一年的赋税却只有有三千万贯;但南宋一个偏安江南的国家,国土不过唐朝的几分之一,人口也不如唐朝多,一年的赋税却是惊人的一亿多贯,是唐朝的三倍还多。而且南宋在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商业税和关税超过农税地租。这就说明了,工商繁荣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推力。

    但刘范知道,随着凉州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市场所需的货币量就会越来越大。就现在凉州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和西方诸国强大的购买力来说,现在的货币量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了。因为缺乏货币,凉州的物价已经开始逐步上涨了。来自后世的刘范知道,物价上涨太快和后续带来的通货膨胀对国家的危害有多大。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足以让后世的一个发达国家遭受重创,经济陷入萧条。凉州要是出现通货膨胀,那它的拥有者,刘范,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所有的努力和辉煌都将化为乌有。

    这也是刘范为什么今天来视察黄金的原因。凉州的货币,是汉朝发行的五铢钱。五铢钱的价值太低,仅有五铢,所以大宗商品的交易中,一般不用五铢钱,而是用更为方便的金银。在商业贫弱的其他州郡,使用五铢钱当然凑合;但在市场发达的凉州,这可就不合适了,必须使用金银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