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断输出

加入书签


    作为藩王叛乱的胜利者,朱棣深知藩王拥兵的危害,所以在坐稳了皇位之后,就开始削藩了,他不禁把藩王的兵权削了,还不准藩王干涉地方军政事务,不准结交官员,不准从事士农工商,甚至连出城郊游都要被监控,但尽管如此,只要藩王守规矩,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衣食无忧,就算变成了囚徒,也是一群拥有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把藩王给养起来了,可是养来养去就养不起了,也不能说养不起了,说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为准确些,因为有个很大的麻烦,那就是藩王以降会分封不断,只要是皇室子弟,就要分封爵位,要用国家财政,把这些人养起来,日久天长,越养人数越多,财政负担就变大了。

    财政开支有多大,看看分封制度就知道了,明制,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为王世子,其余诸子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其余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这就是一座一座的小金字塔垒成的大金字塔啊,这个大金字塔的最顶端就是皇帝,皇帝会不断输出藩王,即亲王,因为皇帝会一直更迭,上一个皇帝封几个亲王,下一个皇帝又封几个亲王,所以亲王的数目会越来越多;而亲王则会不断输出郡王,亲王亦会不断更迭,不是一个亲王输出几个郡王就算完事了,下任亲王还会继续输出郡王;而郡王又会不断输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又会不断输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又会不断输出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又会不断输出镇国中尉,镇国中尉又会不断输出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又会不断输出奉国中尉。

    另外还有皇女,明制,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婿为驸马都尉,亲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玄孙女为乡君,婿皆仪宾。

    这皇子和皇女的爵位,世袭代代传承,一级一级地不断输出宗室人员,过了一百五十几年,到了明中后期朱厚熜做皇帝这会儿,即嘉靖初年,明朝的宗室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比明初膨胀了上千倍,已然有几万人之多了,你以为这就算多了吗,再过几十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室人数长到了三十多万,而明末天启年间,则有六十多万。

    人数怎么会如此之多呢?还不是因为藩王闲的没事儿干,政治上没自由,什么都要受到限制,但生孩子不受限制,大多数的藩王,都是往死里生孩子,生了就要给待遇,世代繁衍下来,人数当然会增多了。

    而朝廷则要给这些啥也不干的寄生虫开工资,亲王的固定工资,也就是禄米,每年是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各级公主是二千石,镇国将军是一千石,辅国将军是八百石,郡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主是八百石……总之就是各种爵位的人都有工资可拿,只不过是递减有差罢了,如此全部累积加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另外每年还要封赏,有时候给一些人的赏赐,甚至比那个人拿的固定工资还多,这就造成了财政的困难。

    所以到了明中后期,皇帝面对的藩王问题,发生了改变,明初的皇帝,是怕藩王造反,而明中后期的皇帝,则是愁怎么养活藩王。

    其实藩王不靠朝廷养活,自己也能活,各地的藩王们,他们各有本事,搞不了政治,还挖不了国家的墙角吗,他们想着法的管皇帝讨要土地,即‘钦赐’,这土地要了就是他们的了,一般不会再被回收,因为名正言顺,不是侵占的土地,明初皇帝赐予藩王土地,通常都是几十顷,后来越搞越多,都是成百上千顷了,如此就肥了藩王的腰包,不然光靠俸禄,哪够藩王生活啊。

    但在肥了藩王腰包的同时,却坏了国家财政,赐出去多少土地,国家就会流失多少财政收入,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了,哪能支付得起恩养藩王每年巨额的开支啊,哪怕是太平丰收年月,国家财政也常捉襟见肘,倘若赶上打仗闹灾,那就穷得叮当响了,而藩王们虽有巨额财富,可是却藏着掖着,宁可被起义的农民抢走,也舍不得拿出来支援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