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 医学院1-第2/2页

加入书签
    伤寒在古代是一个大的种类,所有外感类的疾病都包括在内,其中就包括好几种瘟疫。而张仲景用毕生心血研究出了医治伤寒的方法。

    可惜的是三国时期纸张还不普及,书籍大多用竹简书写普及不易。加上当时又是乱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很快就遗失了。

    晋朝王叔和是第一个发现并推广这部医书的人,但他发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整部的伤寒杂病论还要到宋朝才被整理出来。

    岳山把这个日期提前了几百年。

    之前他就已经和李世民达成了共识,研究医术为长孙无垢治病。李世民自然会动用朝廷的力量收集医书,其中就有些不知道哪年月的残破竹简。

    经太医辨证,其中有许多就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把重复的内容去掉,剩下的总结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完整的伤寒杂病论了。

    对于医者来说,应该没有谁能拒绝的了这部医书。

    在折服孙思邈之后,岳山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编撰两部巨著,一部是本草纲目,另外一部是千金方。前者是介绍药物的,后者是记录疾病和药方的。

    对于这个提议孙思邈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而有孙思邈带头,那些原本对岳山爱答不理的医者也争着抢着要加入进来。

    这待遇,岳山只能说搞科研的有时候也是很排外的。

    第二项改革就是授徒问题,中医向来是言传身教,一个师父医生也带不了几个徒弟。岳山把这个模式改了改,采用书院那种授课模式。一个先生带二三十米学生。

    这自然招致了医者们的反对,就连孙思邈都不支持他。

    不过在岳山拿出详细的计划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可以一试。毕竟这是后世中医科大学成熟的授课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他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先统一教学生辨识药草,然后背药方。第三步再教他们看病。第四步临床学习……

    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接触数千或者是上万病例之后才算出师……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文唐》,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