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不绝书人做粮-第2/2页

加入书签
    独孤信道:“谁也不知道人到底能做出来什么事情,因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吃人的现象,可是原因却不尽相同。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驻守睢阳,因为睢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不敢掉以轻心,他派了十几万大军进攻睢阳,张巡主动出击,将敌军打退。但是敌军并没有走远,而是准备长期围困。后来,城中缺粮,士兵一顿饭只能吃到一勺米,饿的不行了只能吃树皮和纸。张巡就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熟了犒赏士兵,吃完主帅的亲人,然后城里先吃小孩,再吃妇女,最后吃成人。睢阳城原来有户口四万,城破的时候只有四百多活人。张巡后来在城破时被杀害。张巡靠着吃人守睢阳,这样的行为成就了自己的忠义,却失去了人性!”

    杨逍道:“不管吃人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是自愿还是被逼迫,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难道那些吃人的人良心不受谴责吗?”

    独孤信咬牙切齿地说道:“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大约每个朝代都发生过严重的大饥荒,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仅仅用八个字就能描述那触目惊心的景象:‘赤地千里、饿殍满野’。其中有很多朝代都发生了人吃人的事情。而在各种各样的吃法里,堪称经典的要数‘易子而食’,因为虎毒不食子嘛,只好换着吃。说到底,一旦陷入战乱和饥荒,整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易子而食,一般出现在饥馑中期。初期是吃存粮和树根杂草,快吃光了,才到卖儿鬻女的阶段。当时不是没粮食,而是粮食特别贵,贵到无法承受。因为粮食并不是无限制流通的商品,太平无事的时候倒还好,一旦有点什么事情,首先官府就要强征粮食,还会限制粮食流通,乱卖粮食随时会被当作通敌者抓起来。更何况普通地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愿意卖粮,因为乱世黄金有价粮无价,粮食总是越到后面越贵,所以大地主家的粮食即便是发霉了,也不会卖给农民和缺粮的小地主。卖儿鬻女是要买粮食,但粮食你是买不着的。那就进行儿女互换,理论上讲,你要卖孩子换吃的,你的孩子是孩子。但你用孩子换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食物’。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杀死并食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下一阶段,才是‘不待气绝而施利刃’的阶段。这时候饿眼红了,没人性了,什么都不认了,这个时候就形成民变了。历代统治者对饥荒的态度都是赶紧赈灾、抚恤,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偏不抚恤的,比方说唐末关东大旱,唐懿宗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还隐瞒不报,终于导致了唐末的吃人比赛。”

    独孤信的长篇大论,既说得自己眼眶发红,也让杨逍泪流满面。独孤信的话还没有说完,杨逍已经情绪接近于崩溃了。独孤信少年时代可是经常忍饥挨饿的,有好几次都是差点就饿死了。

    独孤信擦了擦眼角的泪花,接着说道:“我曾经亲身经历过大饥荒,因为蒙古人南下,襄阳城眼见不保,就只能逃亡,好几次差点饿死,幸亏福大命大。可是死亡前的饥饿比死亡本身更令人恐怖。玉米心吃光了,野菜吃光了,树皮吃光了,鸟粪、老鼠、棉絮都用来填肚子。死人的尸体,外来的饥民,甚至自己的亲人,都成了充饥的食品。那时,‘人相食’并不是个别现象,古籍中记载的‘易子而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在大饥荒年代,吃亲生儿女的事件就更普遍了,为了活命,人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独孤之后复孤独》,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