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苏俄

加入书签


    

    俄国没有出过一个伟人,并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的至理。但是俄国这个国家自14世纪便一直积极对我扩张,从一个面积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公国,最终扩张成为拥有两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巨大帝国。

    在这数百年的扩张中,‘铁拳跟武力扩张’的极端思想已经彻底融入这个国家的骨子里。新生苏维埃政权也不例外,尤其此时俄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要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苏维埃自己的军队迫在眉睫。

    于是列宁在1917年10月2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同年11月14日列宁又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海军的法令。不过在‘工农红军’建立之初,军队是由志愿者,主要是工人组成的。尽管俄**队是支持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全国政权胜利的根本,但新夺取了全国政权的苏维埃对于曾经背叛了沙皇政权,又随后背叛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并不信任。

    而这种不信任,也被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但是,正是因为苏维埃政权对于军队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敌视,也为之后的大量军队参与内战并站在苏维埃政府敌对面埋下了祸根。

    随着美国的参战,协约国的元气得到了快速的回复。而与之形成鲜明类比的是,同盟国在西线开始受到英法美意四国联军的强力阻击,部分战线开始出现不稳。

    列宁在夺取了俄国政权,建立起了红色苏维埃之后,不但撕毁了沙俄、俄国临时政府时期跟各国签订的一些贷款跟协议,甚至连其同德国建立的口头盟约也一并冷淡处理,既没有向之前许诺的,立刻退出欧战,也没有倒戈宣布加入同盟国阵容之中。

    为了逼迫苏俄政权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为了尽快将东线的百万精锐抽调出来,调往西线趁美国大军尚且未抵达欧战之前消灭英法两国的抵抗力量。德国统帅部做出决定,将联合经过了一年休整,重新恢复战斗力的奥匈军队,在东线向苏俄发动战略性进攻。

    德**队于10月18日发起了新的进攻,而奥匈帝国在稍晚一些的第二天也向俄国发动强攻。苏俄政权面临着致命的危险,‘一号法令’仍在毒害俄**队,夺取了政权之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机构残酷的迫害军中有着贵族、资产阶级、地主背景的军官阶层,以至于大量的军官为了不被杀害不是向德国投降便是主动逃离军队。

    结果,在德军跟奥匈军队进攻的道路上,只遭到零散的赤卫队和已经瓦解的旧俄残余部队的反抗,旧俄的残余部队支撑不住打击,士兵们纷纷向国内后方退却。同盟国的军队一星期内占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一战前三年所占领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领土之和。

    1917年10月21日,列宁宣布祖国处于危险之中,列宁代表人民委员会号召:“把国家的一切人力和财力都用到革命防卫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保卫每一寸土地,要就地枪毙敌人的奸细。”并紧急组织了工人队伍派到前线。

    他的心腹斯大林通令沿战线的各城市炸毁桥梁,运走贵重物资、火车头和机器,不要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

    随着同盟**队的强势进攻,彼得格勒跟莫斯科的安全很快受到了威胁。夺取了全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就是否停止战争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列宁高瞻远瞩,提出不接受倒戈加入同盟国的提案,要求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结束战争,使苏俄尽早退出欧战泥潭。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党委会会议上指出,苏维埃政权如今并没有控制全国全部地区,在远离了欧洲领土的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跟远东、中亚等广大地区,都还有着大量忠于沙皇政权跟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及势力存在。

    他在会议上最后指出,与同盟国和谈只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内经济、解决财政危机、强大红军的战斗力赢得必要的喘息时间。

    列宁的建议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不支持也不行,因为德国最近的一支军队已经距离彼得格勒只有不足四百公里,首都的安全遭到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已经凸显乱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