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应对(上)

加入书签


    

    对不住,周一业务忙一点,明天多点

    关外局势变化的情报可以说是第一时间送到了李汉的手上

    那时的他已经根据行程到了山西太原,寻常刚刚并入自己统治之下的山西省山西是人口大省,虽然总人口在李汉的控制省份内谈不上高,但是在李汉心中已经规划好的中国版图之中地位很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多个县内在后世山西经过共和国半个世纪的精英,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已经勉强算是一座工业强省,只可惜轻工业太差加上历史遗留问题跟后世的一些政府官员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仕途,根本并不在乎合理规划山西省的工业发展前景结果导致一个本该成为亚洲鲁尔区的工业强省变成了纯能源跟初级矿产出口基地,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远远不如它的潜在底蕴

    当然,未来的山西前景都还在他的设想之中,目前也只存在他的大脑中毕竟现在的山西地少人多,工业不发达,很多人只能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而且山西土地也不很肥沃,故而虽说承泽黄河水系的浇灌粮食生产成本过去一直要高于南方一些农业大省去年李汉控制下的省份尤其是湖北、四川俩大省份的杂粮经过了一年多的良种引进兼培养获得大丰收兼西部军政府一直都在极力推动‘杂粮代替好粮’的计划在高产杂粮的冲击之下,以这个时代百姓的收入自然愿意选择价格低廉而且口味也不差的杂粮购买种种措施之下导致西部的粮价大幅度下跌,使得西部地区跟全国其他省份之间的差价显著起来

    山西本地的粮价虽也有一定的回落,但不明显,而且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厘金关卡都没废除,无论地主、百姓还是粮商其实都是高粮价的受害者杨善德统治时期虽说其本人并不高明,却也明白不能饿死百姓的道理因此对于西部的低价粮食通过陕西卖到山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睁眼他的半纵容使得西部的粮食蜂拥而至,在西部的低价粮面前,山西本地粮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

    因为此,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山西还爆发了一场西部的高产低价杂粮面跟山西本地的高价白面之间的粮食购销大战本来山西省内票号众多,虽说到了近代已经出现了没落之势,但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晋商们就如同徽商一样,仍旧是这个国家内最活跃的资本之一山西本地资本见西部低价粮食涌入,又想到了之前‘讨袁战役’时,因为战争引起的山西省内粮价暴涨当时因为大战,西部商人在军政府的高压下断绝了粮食外销,以免流入敌对势力手中成为军粮,见西部粮价依旧低廉,以为有利可图,纷纷吃进,甚至疯狂到说“来多少吃多少”的地步,拼命向钱庄贷款支付款项一边打着控制粮源维持山西省内高粮价而从百姓身上渔利的想法,另一边未尝没有趁机囤积粮食,以便应付未来再一次的武昌跟北京之间的碰撞

    某种意义上来说,晋商的眼光的确不错只可惜他们太小瞧了西部高产的杂粮产量了自前年掌握了陕甘跟青海之后,军政府的垦荒建设兵团在各地弄出了不少的农场,采用的都是半机械化规模生产各大农场知道山西高价收购后,得到了武昌的批准之后,短短一个月经黄河水道便向山西输送了近万吨低价杂粮,从跟北洋政府走近的晋商手里掏走了大量的银子

    输入大于卖出,山西本地势力只坚持了不足两个月,山西省内粮价便直线下跌那些投机商吃不住了,纷纷往外抛手里的粮食,这一抛带动了各大粮商手里的粮食跌价,造成了恐慌心理有一段时期山西的粮价,甚至比全国粮价最低的湖北还要低一些,结果西部不但大赚了一笔,还击垮了山西省内的很多投机商、粮商,连带着连跟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走近的晋商钱庄也倒闭了不少这可为李汉未来建设山西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指挥年初那场山西粮食购销战的就是带着李汉的秘密任务,一年前就给他打发去了陕西任职陕西民政长的陈天祥而此时,他正因为李汉抵达山西视察,而临时从陕西赶来,向他汇报一些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