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就任川督(2)

加入书签


    

    第333章 就任川督(2)

    时间一点一点渡过,过了九点一刻,就听见马蹄声响亮,人群中闪出一条路来。十几匹马载着一队青年军官走了过来,最中间一个大概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穿着一身众人从未见过的华丽新式军装,看上去格外的威严与肃穆,他戴着大檐军帽,穿着高及膝盖的崭新马靴,马刺铮铮,可不正是李汉!

    李汉在马上四下顾盼招手,无论下面甘不甘愿,人群看着他挥手,都非常给面子的爆发了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李汉等在刚过了朝天门之后便下了马,方才大步的走上了木台。然后在木台上漂亮的一个转身,啪的向台下的人群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后,然后就朝木台上的主席台走去。人群看着他的这一个动作,更是爆发出更巨大的欢呼声。

    主席台上坐着几人,何进跟在李汉后面上来,为他自己介绍几人。其中有两人需要他特别注意。

    第一个乃是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的中年文人,身上穿着一件清末很常见的普通青灰长褂,外面套着个棉袄。看得出来他头上的辫子才刚修剪没多久,脸色略有些发黄、看上去似乎并不是多喜悦的样子。一看到李汉看向了他,那人明显愣了愣神,不过还是抱拳朝他一躬,算是打了个招呼了。何进连忙上前给他小声耳语,这人不是旁人,大名--萧湘!

    萧湘,字秋恕,清朝四川省重庆府涪州武隆分州人,对于中年人李汉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他也是重庆涪陵人,对于这位重庆涪陵的老乡的纪念馆在未来没少看到。他1871年生于武隆巷口镇,后来迁居涪陵。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31岁时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来他被派赴***法政大学留学。其间,他和蒲殿俊、梁启超来往密切,他还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06年5月,萧湘、蒲殿俊等在东京成立川汉铁路改进会,要求清政府将川汉铁路由官办改为商办。1908年秋,萧湘、蒲殿俊从***回国,被清政府授法部员外郎。1909年10月14日四川咨议局在成都成立,他任四川咨议局董事议员、副议长、董事,曾发起成立宪友会,曾参加国会大请愿和保路运动,结果被湖广总督瑞澄拘押于武昌,直到武昌起义后方获释。有消息称他还是最近都在传刚组建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代表之一、只是不清楚他是代表的四川还是湖北都督府了。

    跟李汉一样,他也是最近才刚刚回到四川的。

    对于这位在四川很有些威望的中年人为什么对自己有些不满,李汉还是知道的。一来萧湘乃是四川同盟会的重量人物,虽然他一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立宪的观点令他逐渐被省内同盟会之中的激进派所排挤,但是四川咨议局副议长的身份,还是令他成为了省内关注的重量人物,他会出席李汉的就职川督的现场,还被请到了主席台上,只怕会后少不了要遭到有心人责难。

    李汉跟他点了点头,又看向了他旁边的另外一人。这人年龄也在四十多岁的样子,是个长相英俊的洋人,出乎意料的是,能够坐在主席台上的他既不是各国驻重庆领事,也非欧美来华商人,他只是一位普通而又有些不普通的美国传道士兼教育家--毕启!而他旁边的另一个洋人也很特殊,他的名字叫做启尔德。

    毕启,英裔美国人。1899年,受***教会差遣只身赴华传教。1903年,来到四川,眼见当地教育落后,便亲自筹资并聘请教师,先后创建了重庆求精中学,成都华美中学。1904年,创建成都华英中学,并任校长。1905年,参与筹建华西协和大学,去年华西协和大学这所成都乃至中国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正式成立,学校欲推选出力甚多的他为校长,都被他几次拒绝了。坦白说,来华洋人之中能配得上‘国际友人’这个称呼的寥寥无几,但是毕启绝对能配得起。

    教育是衡量一个民族强弱的主要砝码之一,就想后世欧美教育界公认共和国已经灭亡一样。每年共和国培养出的中高等人才之中,五成最终选择了移民、还有两三成在申请,剩下的是暂时经济环境不允许的。而在底层人才之中,向往欧美富强的更是不在少数。也难怪这么一个沦为外国培训机构的国家,会被认定为已经灭亡,连自己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顶级人才,都不愿意待在你这个国家之中,甚至甘心情愿的换肤色、换发色、换国籍,将一身所学用于帮助外国打败自己的母国,这样的国家未来在何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