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3章 改土归流初见成效

加入书签


  许国与努尔哈赤回京的第二天,朱翊镠便召开了一次廷议。

  不过这次参加廷议的大臣倒是并不多,仅限于三品以上的官员。

  廷议主题当然是西南少数民族改革的问题,也就是废除土司制。

  许国与努尔哈赤既然已经回京,就证明改革一定是取得了成效。

  不然以许国的性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努尔哈赤昨天其实也略微提及。

  确实,在许国将近两年时间的努力之下,西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制虽然并未完全废除,但已经不是主导模式了。

  而代之以改土归流。

  也就是,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以及流官由大明中央政府统一委派。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大明对西南那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其实改土归流这个方针政策以明朝中叶开始就已经开始推行,只是由于大明政府国力日渐衰弱,根本无力控制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迫不得已与土官合作,对当地居民施行羁縻控制。

  土司制的弊端日益明显,矛盾也越来越大,但大明却在有走下坡路,所以改土归流的成效一直不明显。

  大明许多官员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实力不允许,故一直拖着。

  其实这也是边患,西南少数民族爆发的农民起义不在少数。

  只是不及蒙古族的伤害大,所以大明的边患问题一直在北方,女真族的崛起也不过是后来几十年的事儿。

  但其实,西南边患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没让大明元气大伤,而最最厉害的一次就是播州之乱了。

  为了防止播州之乱的发生,朱翊镠刚一登基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第一时间派许国大学士过去安抚镇压大小金川叛乱,同时对西南各少数民族进行改组,旨在废除土司制。

  这一去就是两年。

  中途还派努尔哈赤过去支援。

  播州之乱肯定是成功避免了,但这肯定不是朱翊镠的主要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要废除土司制,基本完成改土归流的改革。

  许国不负使命,从他的汇报陈述中可以看出,基本完成任务。

  当然暂时也只能说基本完成任务。

  毕竟西南少数民族多,形势异常复杂,企图两年时间全部完成改革,那肯定也不现实,只是定下方向。

  余下的事,如何落实执行,还是得交给当地政府,许国也不可能长年累月在那边经略监督几个行省。

  对于许国而言,这两年的艰辛与心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无论如何,如今他对废除土司制而代之以改土归流,应该很在行了。

  包括后来去支援的努尔哈赤,相信对改土归流也有一定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镠一定要任命他为征讨大元帅的原因之一。

  处理西南少数民族的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廷议上正式的程序走完后,朱翊镠特意留下许国与努尔哈赤,以及内阁几位阁臣,还有吏部尚书杨巍。

  首先宣布晋许国为太子太保,晋努尔哈赤为兵部左侍郎。

  这是对他们两位的嘉奖。

  随后,朱翊镠又正式任命努尔哈赤为征讨大元帅。

  以申时行为首的内阁成员此前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努尔哈赤没有回来所以没有颁旨而已。

  这一任命让留下来的几位大臣都心知肚明,努尔哈赤将再次受到重用,仿佛已经不再将他当作满族人。

  同时,朱翊镠还任命了三娘子为征讨大将军,以辅佐努尔哈赤完成这项伟大的征程。

  也就是说,执行这项任务的两位领头人都来自少数民族。

  一方面,朱翊镠有心这样安排。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努尔哈赤与三娘子确实有军事方面的天赋。

  内阁已经通过气了,他们几位当然没有任何异议,唯一刚知道此情的是许国,但许国这时候自然不会反对。

  而且,尽管许国已经回来了,此时此刻,他仍是内阁成员,还领太子太保衔,但他已有荣归故里之心了。

  许国的资格可以说是最老的了,但眼下首辅是申时行,次辅理论上是他但实际上是王锡爵,也还乞骸骨回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