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

加入书签


    于七的庄园离这里并不太远,但李英梅不喜欢那里的奢华。哼,殿下,不,皇上都没那样,你个土地主摆什么阔?还有那于九等人,说话粗俗,行为精鲁,形似恶霸。

    看李英梅撇嘴,杨衍锋不明所以,也不好细问,便岔开了话题,“鞑虏实行迁海之策,大批难民无家可归。顾大人的意思是借此安置百姓,从中扩充人马。但粮食是个问题,既要为王师登陆作准备,又要给难民吃饭,有些难以两全。”

    “王师还要等上一两个月吧?”李英梅并未接触到核心机密,只是凭着猜测。

    杨衍锋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或许可以上奏朝廷,请王师提前行动。”

    “凭殿——圣上的仁厚,既能东征救民,想必也能因为百姓受苦而登陆山东吧?”李英梅抿了抿嘴角,望向南方,幽幽地说道:“如果咱们的实力能更强大些就好了。”

    经过南方的一行,杨衍锋也收起了张狂。以前觉得于七只要振臂一呼,他的那些遍布胶东的徒弟群起响应,便能在胶东掀起声势。但在知道了战阵厮杀与个人武艺高低没有多大关系后,他又觉得那些散漫惯了的江湖好汉在真正的军阵野战中不是那么靠谱了。

    朝廷的布置呢,算是扬长避短。发挥了江湖好汉散处各地,消息灵通,以及个人武勇的长处。刺探情报是一方面,向官府渗透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重点的工作便是逐渐控制驿站。

    山东的驿站系统主要是为了南北贯通和运河上的漕运服务,而通向胶东半岛的驿道只有一条,就是从济南向东经过青州府、莱州府到登州府。如果能在明军登陆前,或在行动中摧毁几个关键驿站。便能阻遏塘报,封锁消息,为明军展开行动而争取时间。

    “可惜呀,鞑虏的沿海之策使咱们得到更多的武器变得很困难。唉,流亡死内地,穷蹙遑相救?老百姓可要多受苦了。””杨衍锋看了一眼正在挥汗训练的新兵。这些多是良家子,老实而容易服从。

    只是感慨,杨衍锋心里可能也说不清,他为什么愿意跟眼前这个姑娘说话,当然也不是指望李英梅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李英梅看了杨衍锋一眼,疑惑道:“听说你很有学问,怎么又弃文学武,跑到江湖上混了?”

    杨衍锋苦笑了一下,说道:“文不能救国。在下便寻他途。可这武呢,又学得不到家,算是文武全不行的一个废物吧!”

    “你若是废物,那我又是什么?”李英梅颇为苦恼地甩了下大辫子,“大字不识一箩筐,耍枪弄棒,又不被人家军队所重,真是——”

    挺直的鼻梁。上下眨动的长长的睫毛,杨衍锋看着李英梅的侧影。不禁有些发呆。

    “你发什么呆呀?”李英梅转头看了杨衍锋一眼,眼睛不由得瞪了起来。

    “啊,啊——”杨衍锋赶忙转过脸,有些讷讷地说道:“你,你要识字,那我可以教你。”

    “你不走了?”李英梅追问了一句。

    “我要学习军阵厮杀。”杨衍锋指了指收队回营的新兵。说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显摆会作诗吗?”李英梅撇了撇嘴,取笑道:“可不敢跟你学识文断字,弄得一身酸气可麻烦了。”说完,咯咯笑着跑开了。

    杨衍锋哭笑不得。望着姑娘远去的背影,目光久久不放。

    ………………

    山东的形势变化,朱永兴很快便获悉。山东义军的难以两全,说到底还是集中在钱粮上。原定计划是囤积以为军用,于七等人自然不敢擅自使用,以免大军登陆时,无法接济粮草。

    提前登陆山东,这是不太高明的选择。本身的物资现在便有困难,勉强攻入山东,补给线拉长了,军需难以保证,救济难民也力有未逮。

    “让顾应慧和于七尽量接济难民,以收买人心吧!”经过再三权衡,朱永兴有些无奈地做出了决定,“日后大军征战山东所需的物资,便由后方来供应吧!”

    这无疑将大大增加在山东作战的后勤压力,但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困难。以明军现在的水师力量,再动员商船参与运输,保证供给还是有把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