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夔东十三家

加入书签


    夔东地区包括巫山、巫溪、大昌和今鄂西建始、巴东诸县境,范围扩大便称川东。川东与鄂西接壤,故今称川鄂边区,而在明末清初,湖广省的湖北西部依荆楚古名称之为荆西或楚西(包括湘西)。

    这里地处长江三峡地区,山高水急,形势险要。从军事上来说,不仅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而且切断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进可以出击两湖、豫西、陕南和四川,退可以据险自守。

    就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以湖北兴山县茅麓山为中心、占有二十余县、拥兵十数万的抗清基地里,便汇聚着历史上有名的夔东十三家。他们在此坚持刀耕火种,屯田自给,顽强抗清,历史上长达十四年之久。

    所谓“夔东十三家”其实并不大准确,它指的主要是以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党守素、塔天宝、马腾云为首的大顺军余部以及王光兴、贺珍等为首的其他抗清武装。

    其中,贺珍驻大宁县(今重庆巫溪县),袁宗第驻大昌县(今重庆巫山县大昌镇),郝摇旗驻房县羊角寨,李来亨驻兴山县七连坪,党守素驻巴东县,刘体纯、马腾云驻巴县陈家坡,塔天宝驻巴东县平阳坝,王光兴驻施州卫。

    从组织结构上看,“夔东十三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武装集团,虽然“悉推体纯为首,听节制”,可实际上,刘体纯的指挥权和号召力却相当有限。

    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鸟儿则用圆润、动人的鸣啭重新唤醒人们的希望。

    此时,巴县的明军营寨外,远远地走过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拎着箱子的中年商人,背后跟着四个行商打扮的伙伴。

    这行人在营寨外远处站住了。张望着营地上飘扬着的红旗,但一直犹豫着没有靠到近前。

    很快,营寨中的兵丁也注意到了这几个人。这几个人虽然距离尚远,但呆的时间不短了,形迹很可疑。很快,一队兵丁便出了营寨,向着这几个人围了过去。

    这时。远处的几个人好象也突然下定了决心,为首的商人迈开大步直奔营地而来,他身后的伙伴也紧紧跟上。

    商人一直走到明军小队前才止住脚步,面无惧色地与迎上来的明军对视:“你们是哪位将领的部下?”

    “是皖国公麾下。”看到来人的神态,听到对方的问话后,小军官感到对方似乎有点来头。回答时语气十分地客气:“敢问先生是?”

    “大明兵部尚书,黎维祚。”商人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笑意,朗声答道。

    ……………

    月亮从云朵中钻出来,把月光无所不在地洒下来,象张开了光明的翅膀。

    不用杀身成仁了!已经被朱永兴加封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的黎维祚靠在椅子里。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而心情畅快。

    尽管有查如龙伪造的吴三桂的文书,冒充吴三桂的亲戚,一路上依然提心吊胆,生恐被识破。黎维祚回想这一路上的经历,心情依然难以平静。

    定了定神,黎维祚把目光移到桌案上那只片刻也未离身的箱子上,伸手缓缓打开了盖子。将里面掩人耳目的杂物取出,黎维祚的动作更加小心。用小刀轻轻割断了箱底隐藏的细线,方才抠开夹层板,露出了里面的敕谕、信札、密码本等物品,还有一面用锦布包裹的巴掌大的小镜子。

    没错,这只箱子是特制的,夹层中有火药柱和拉发装置,类似于一个地雷。不懂其中奥妙的胡乱打开便会引起爆炸。遇到紧急情况,黎维祚也能从箱子外将之引爆,使夹层里的机密文件化成飞灰。

    这个创意是黎维祚想出来的,朱永兴虽然早有联络夔东十三家的想法。但道路阻隔,他担心文件路上被清军截获,反倒暴露了他的战略意图。直到黎维祚再三请缨,并想出了销毁文件的办法,朱永兴才勉强同意,并派出数名死士随行保护。

    夹层中空间有限,几份文件上的字小且密,黎维祚虽然被朱永兴面授机宜,但看完全部文件,他才完全知晓了朱永兴的战略布署和人事安排。揉着有些酸痛的眼睛,黎维祚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