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

加入书签


    既然满洲将领弱智于此,朱永兴就不吝于再浇上桶油,使滇省烽火烧得更猛烈。时机呀,既然被送到了手中,就不能放过。难道就干等着清军做好准备,再苦苦防御吗?难道置民众和土司的求助不理,令人寒心吗?

    没错,明军在元江大胜到现在,无论是物资屯集,还是士兵训练,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清军又何尝不是如此?贵州清军抵达昆明,总要十天半月的时间,筹措粮饷,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明军展开攻势,却能得到被压榨、剥削得“苦不堪命”的土司和百姓的支持。

    决心已下,朱永兴拿起纸笔,给滇西战区和滇南战区指挥部各写书信,通报了大概的作战计划,要他们相机配合。接着,他又给一直屯驻在红河沿岸,准备增援滇省的明军下达了命令,即刻拔营起寨,沿河而上,进入滇省,向广南府集结。

    命令一一下达,朱永兴有些犹豫起来。思索了半天,他还是决定坐镇安南,为大军搞好后勤工作。毕竟自己是一个人,不可能每次都亲临战阵。再说,除了战略眼光,在具体的战术指挥上,那些久经战阵的明军将领也未必就比自己差。以后格局大了,自己更不可能四处奔走,每战必至。

    而且,广南战事的难度不大,安南明军入滇后,与原在广南的庆阳王刘震、鲁国公祁三升、宜川伯高启隆所部汇合,明军的兵力将有万人,已经大大超过了广南的清军。兵力优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广南壮族侬氏土司在满洲兵将的勒逼压榨下,终于表明了立场,秘密派人前来联络。愿输兵助饷,重回大明治下。

    广南侬氏土司世袭二十八代近七百年之久,掌管着东至广西西林县境三百里,南至广西安土州三百里,西至广西直隶州五槽界二百七十里,北至罗平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侬氏土官有完整施政章程。置堂设监,划放庄田,并指挥着世袭常备军队,对辖区实行封建领主统治。

    据侬土司家谱记载,“十四世祖侬应祖袭授同知职,崇祯十一年调征凤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命侬鹏征有功;康熙二十年土官侬鹏率师追擒吴三桂大将夏国相于西板桥;二十世祖侬茂先1883-1885年奉调赴越南,在中法战争中有功。赏戴花翎加四品衔”。由此可见,侬氏土司对“抵掌疆场、奔走御侮”是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的,而且颇具实力。

    “……授侬鹏知府职,加三品服,夫人为三品淑人……”朱永兴仔细读了书记官写好的谕令,稍有些不甘地盖上大印。依照往例,也就是对侬氏土府只派员督察,另有驻地。并不相干。为了争取滇省最大的壮族土司,朱永兴也只能暂时优渥。不仅加官授衔,还尽量不触动侬氏土府的利益。

    虽然不能马上对土司制度有所改变,但此次征战能得侬氏相助,在钱粮上却可以大为节省。而且,明军也向广西伸出了半条腿,借助侬氏在壮族中的影响力。也能得到很多的便利。

    毁汉家江山的汉人也,中兴大明却要靠其他民族,起码目前是这个样子。对此,朱永兴感到无奈,又感慨万千。这真是一个复杂到极点的问题。每思到此,便令人既愤慨,又悲哀。

    烦心的事情不要老去想,越想越纠结,这是朱永兴的自我排解之道。而且,好消息总是有的,令人振奋。

    对安南郑氏施加压力的不仅是马宝所率的大军,安南都统使司府也有动作。一群都统使在明军的支持下,以猛山克族、刀氏、那氏、龙氏、左氏、猛猛族最为积极,联合出兵数千,夺取了山萝、巴马、奠边府;而驻防安南的明军也作出聚兵安沛的佯动,威胁升龙的北面屏障越池。

    安南郑氏真没想到朱永兴说到做到,为了一些商人的利益大动刀兵。本来还在拖延、讨价还价的谈判立时变得非常顺利,终于如朱永兴所愿,得到了下龙、海防、锦普、汪秘等沿海之地。

    有了第一次不平等条约,再签第二次便不是那么痛苦。况且,郑根率领的军队还在南方与阮氏进行着拉锯战,而明军在滇省的几次胜利,也让安南郑氏感到越来越畏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