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

加入书签


    “只是劝谏而已,有则改之,无则加免。”梦珠委婉劝道:“郭大人不知殿下才具无双,岂是固执己见、拒谏饰非的王莽可比的?”

    嘿嘿,朱永兴会意地轻轻拍了拍梦珠的小手,由衷地赞道:“这是要当贤妃啦,可惜这郭之奇却不知道,浪费了你的苦心。”

    “殿下与妾身的私下言语,才不让外人知道呢!”梦珠不以为意地撇了撇小嘴,说道:“只要殿下处事得当,英武盖世,自然没人敢非议妾身。”

    呵呵,朱永兴听得妾身这个词,心中舒畅,把梦珠拥入怀中,又亲又摸,轻薄了一番,才让梦珠给郭之奇写回复。其中不外乎是纳谏抚慰之意,反正郭之奇空有显赫官职,却无实权可用,只耍耍嘴皮子,朱永兴倒也能容忍耳旁的聒噪。

    同时,这对朱永兴也是一次警醒。除了要自己凡事不可过于自以为是,不能固执拒谏外;还要在改革或改良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主要的是建立起一个高效、有威信的领导班子。如果所用非人,又没有监督机构,再好的政策,也可能被执行得面目全非。

    尽管朱永兴有一个比较周密的大计划,但他目前还侧重于军事,而且一个小幕府虽然成立起来,帮他处理大部分政事,可人员的不足依然制约着各个机构的完善。

    比如他改军情司为调查部,下设军情司与监察司,军情司的职能扩展迅速,人员优先保证,监察司就只能是人员寥寥。无法完全担负起应有的职责。由宣抚司升格的宣抚部也差不多,军政司人员相对充足,民政司则缺额不少。

    因循守旧、眼高手低的老官僚不想用,勇于任事的新人又招之甚慢,管理监督机构便不能有效运转。而此时又不是开科举招人才的好时候。朱永兴和幕僚们经过商议,就只能采取一些灵活的办法来救急。

    于是,在安沛、宣光、山萝、莱州、河江这五个大城的官衙之外便增加了三个设施。延恩箱,进书求仕进者投之;招谏箱,言政策得失者投之;登闻鼓,民有冤抑者挝之。

    延恩箱和招谏箱是仿效武则天发明的朝廷置匦。以此来广开贤路,征求意见。登闻鼓则历代都有,起着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但在取消了自宋朝以后,日趋苛刻的击登闻鼓的条件后,这个措施便不会流于形式了。

    这样一来。选择人才、听取意见、监察官吏的目的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人员不足造成的管理疏漏。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朱永兴摆出了一副求才若渴、胸襟广阔、虚心纳谏的贤明之像,力争维持稳定,以便争取到几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反攻作战的筹划和准备。

    已经是八月上旬。朱永兴终于把政务方面的事情理顺,都交给了以长史易成和宣抚部侍郎刘佐宸等信得过,又能领会他施政要点的官员。然后他由数百精骑护送,赶往军工基地沙坝。

    不走水路走陆路,这也是朱永兴有意为之,他想顺路看一看占领区的情况,这可要比他坐在屋中看文件直观得多,也不易被下面官吏所蒙蔽。

    ………………

    天空难得地是清水一般的澄清,微微泛黄的稻田里,风一吹。稻田里波浪起伏,发出“沙沙”的笑声。远处旱地里的番薯秧和蔬菜已经露出头来,绿绿的铺满了田垄。

    李老闷走在田地里,有一柄短杆锄在除着草。作为退伍的残疾军人,他被安置到了寨忽的一个村子里。有了二十亩地,还是村中治安所的所长,另有一份薪水可拿。而且,他可以不参加繁重的劳动,村里有人给他代耕代种。但他是一个倔强的男人,虽然只有一支手,却在学着单手劳动,还找人做了轻便的短杆锄、镢和锨,干些身所能及的活计。

    明军与安南郑氏的和约一经签定,村中的阮大户便变卖土地家产,收拾细软,携家带口地准备搬迁而走。显然,明军的借条、扶持穷民的政策把阮大户吓着了,觉得回到安南人管理的地方更有安全感。但经过这场战事,有财力买下大片田地和深宅大院的本就不多,何况有钱的人家也都打着和阮大户差不多的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