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局只有一条船-第2/3页

加入书签
    因为生命的奇迹,那儿的海底珊瑚虫自古以来涨势特别喜人,所以天然长成了一些露出水面的珊瑚礁。

    又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砂劳越河从古晋注入大海时,夹带了大量泥沙,千百年来把那些珊瑚礁越堆越大,所以凭空产生了一个岛国,明朝灭亡后这里就形成了汉人的国家。

    近代的时候,兰方群岛当然也逃不过侵略者的魔爪,跟隔壁文莱一样沦为“被保护国”,直到1984年1月1日,才跟文莱同时结束傀儡的命运。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各项指标缩水版的文莱。

    总国土面积2800平方公里,主岛1900平方公里。后世人口20多万,但94年才8万——主要是因为如今兰方资源贫瘠,主要靠渔业和农业,养不活太多人。

    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浅海油田开发技术成熟,兰方也发现了油田,规模相当于隔壁文莱油田的一半,大约十几亿桶。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值很高,才导致人口暴涨。

    这些都是后话了。

    至于顾家人,倒不是世代土著。

    顾鲲祖籍华夏国东海省,本是书香门第。1938年,故乡因为日寇侵略沦陷后,他曾祖父带着妻儿逃亡南洋。

    本来靠着积蓄和学问声望,短短几十年间也算混成了兰方望族。

    可惜到了顾鲲父母那一辈,因为太热心于民族大义,在84年胜利前夕英勇就义了,自然家道中落。

    当时顾鲲才7岁,顾盼4岁,靠抚恤和一边念书一边打渔,才活了下来,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重生之前,40多岁的那个顾鲲,本来也奋斗出了一份家业。名下有几条千吨级的远洋渔船和海运船只,搞渔业和外贸。还买了一个小岛的地皮经营渡假村,走马尔代夫模式,净资产数千万。

    如今重生,等于是要再来一遍。

    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多了一世的阅历,完全可以少走弯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挣回上辈子的家业。

    ……

    花了两分钟想明白现状后,顾鲲拍了拍妹妹的后背:“别哭了,哥不会再冒险了,咱回家。”

    兄妹俩光脚踩着礁滩,一脚深一脚浅,回到自家的高脚水屋。

    高脚水屋是一种用木桩子在滩涂上支起来的的木屋,省去了打地基,在婆罗洲很常见。

    没见过的,想象成吃鸡雨林地图里那种小木屋就行了。

    进屋后,顾玩顺便看了一眼墙上的挂历,日期是2月1日,腊月廿一,再过两天妹妹的学校就该放假了。

    热带当然没有寒假,不过兰方人保留了华夏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所以这个假期是为了过春节而设的。

    挂历下方的墙边,有一个木架子,上面放着几个编筐,家里的食物就储存在那里。

    顾鲲记不太清当年的苦逼程度了,所以走过去翻看了一下。编筐里只剩十几条咸杂鱼,以及一杯熬粥的马来长米(香米)、几片椰子干。

    至于现金,只剩下十几块令吉(大马货币,兰方太小没有央行和本币)。

    “当年我怎么会穷成这鸟样?”看到家里的惨状后,顾鲲也忍不住深挖自己的回忆。

    94年兰方国月人均工资是400多个令吉,按汇率等于1000块人民币。也就比大马略穷一点,但比北方的华夏国可是好不少——94年华夏有几个城市工资能过千的?

    而顾家有自己的渔船,顾鲲全职打渔能有上千令吉纯收入。哪怕原先边读书边打渔,也有四五百。

    但兰方最大的问题,是物价高、保障少。这儿除了鱼便宜,别的什么都贵。

    所以顾鲲很快回忆起来:当年导致他家窘迫的最大原因,是学校追缴学费。

    兰方这边义务教育只保障到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按民办收费,初中每年一千多令吉学费,高中更是要两三千。

    学校也允许暂时拖欠学费,但会扣你毕业证,还清欠账才给毕业。

    去年秋天,刚好是顾鲲高中毕业、妹妹顾盼初中毕业,两份历史积欠要同时清账,就把兄妹俩逼到了青黄不接的最艰难时刻。

    穷成这样,难怪被逼得大风天出海打鱼,17岁的年轻人还是冲动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