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将行

加入书签


    申生把目光投向梁余子养,想听听他的意见。

    梁余子养脸色凝重,微微沉吟,道:“诸卿皆言之有理,太子去亦不是,不去亦不是,且天下虽称齐侯仁义,但我等委实不甚了解,贸然前去,恐为人所制,但若不去,则使太子蒙受污名于后世,臣与诸卿皆不忍见。”

    “不如遣使谢齐侯美意,若齐侯果真乃仁义之君,则必不至于因此事而生怨,如齐侯不仁,太子未去,齐侯亦无如之何?”

    申生颔首,这确实是老成之言。

    不过,说实话,申生心里还是想见识一下齐桓公和管仲的风采的。

    毕竟身为一个后世之人,对于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人物,还是心存好奇的。

    尤其像齐桓公和管仲这两位诸夏民族的大功臣。

    说实话,齐桓公之所以在后世依旧享有赫赫威名,不仅是因为他是春秋首霸,更是因为他在保护诸夏文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像后来的所谓霸主,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齐桓公的,也就晋文公堪堪能与之并论,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将齐桓公和晋文公并列起来,称为齐桓晋文。

    楚庄、吴、越那是属于南蛮威凌中原,宋襄、秦穆则是属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单机。

    孔子的那句“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绝对不是一句吹捧。

    此时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别管有没有和齐国交锋过,都畏惧齐国的兵锋。

    伊洛戎此时在中原也算是一股相当强的势力了,曾经远侵曹、鲁,但是在齐国面前,牙都不敢呲一下。

    就拿后来的王子带之乱来说,王子带之乱其实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王子带引伊洛戎攻周,秦穆、晋惠发兵救周,齐桓公遣管仲平戎于周、遣隰朋平戎于晋,伊洛戎不敢撄齐国兵锋,只能接受齐国的调解。

    天子以上卿礼招待管仲以酬齐国的定鼎之功。

    第二次王子带之乱是由晋文公平定的。

    此时的齐国就相当于悬在戎狄蛮夷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说句不客气的话,此时的中原列国皆受惠于齐。

    只要是同盟国受到戎狄的侵犯,齐国这个当大哥的,一定会联合一群小弟怼过去。

    得益于齐国的强大,此时北狄侵犯中原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而楚国一直到齐桓公死的时候,都没有向中原扩充领土,而是掉头向东向南发展。

    如果没有齐桓公和管仲,此时的中原必定是乱成了一锅粥,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郑桓公、宋桓公、鲁桓公之类的,因为中原列国忙着内斗呢,客观条件根本不允许。

    “齐侯有大功于诸夏,我心慕之,欲以观其风采,然梁余大夫所言亦甚为有理,不如以梁余大夫为使拜谢齐侯,我亦同去,即事有缓急,也不至于进退失据!”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出言反对。

    说到底,这事的最终决定权完全在于申生自己,申生去也好,不去也罢,造成的后果都是由他自己承担,别人即便是想分担也分担不了。

    不过,问题在于申生这一走,洛邑这一摊子事该怎么处置?

    这事众人想到了,申生自然也想到了。

    他现在可以离开洛邑,但是却要在洛邑留下重要心腹镇守,以此来表示他对洛邑的重视,不会放弃洛邑这块阵地,让别人有事也能找到他,不然,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人望就白费了,也会让天子心怀狐疑,觉得他是个骗子。

    梁余子养是要跟他离开的,余者狐偃、先友和羊舌突都能担此重任。

    但若纯以经营商业的角度来说,狐偃和先友二人最合适,因为这两人跟着他在成周待了一段时间,肯定学会了他的一些手段,而且两人在私下里为人随和,不会太严肃,可以算的上是八面玲珑的人物。

    调节处理各方关系,也是一把好手。

    不过,韩非子所谓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这两人都是心思活泛,八面玲珑之辈,他不在洛邑,而把这两人同时留下,万一出现意见相佐的地方,闹翻倒也不至于,只是会搞的很不愉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