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开始训练-第2/3页

加入书签
    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一颗赤子之心。

    “行了行了,等会再说,先咥饭。”见两帮人又要打起来了,张禾赶紧上去劝住,让众人吃饭。

    要是没有他在的话,恐怕这里整天都要吵起来。

    不过刘兴武也是胆子大,硬是扛着这些老人的压力,要把他们的臭脾气给改掉。

    饭是镇上送来的,关中烩菜,包谷糁米汤,馒头。

    老人们端着一个大洋瓷碗,一大碗包谷糁,用勺子给上面舀上些烩菜,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拿着筷子。

    吃一口菜,吃一口馒头,吃一口包谷糁。

    众人就蹲在院子里,丝毫不在乎形象,反正大门紧锁,也没有人过来看。

    刘兴武和张禾蹲在一起,老人们蹲在一起。

    “唉,你说这咋整,找不到那种感觉。”刘兴武叹息道。

    “不要着急,还有时间。”张禾安慰道。

    之前冯浩给他们说了,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前几天刘兴武也从局里得到了消息,事情要定下来了。

    一个月后,华阴人民剧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情况的汇报演出。

    到那个时候,筛选之后还留下的这些节目都要上去进行汇报表演,老腔也在其中。

    到时候来的人不光是非遗普查小组的人,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上级部门的一些相关领导。

    汇演的表现将决定了能不能继续上前一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留给老腔的时间就是这么多,如果这次不行就真的只能等下次了。

    “我也是第一次,确实有些困难,但我觉得,老腔可以。”刘兴武沉声道。

    他的心里憋了一口气,一定要让那些觉得老腔不行的人看一看,老腔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艺术,愿意去听。

    吃过饭,马上开始训练。

    “军校!”张德林唱。

    “诶!”众人应和。

    “备马!”张德林唱。

    “诶!”众人应和。

    “抬刀伺候!”张德林唱。

    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道洪流,激荡人心,乐曲之声响了起来,张德林坐在中间的位置,抱着月琴开始高声吟唱。

    “将令一声震山川!”张德林唱。

    “人皮盔甲马上鞍!”

    表演有些生涩,不尽人意,唱的方面没有问题,老艺人们都是专业的。

    刘兴武在本子上记录着一些分析和感悟,用专业的角度去解析这个音乐。

    在他的眼中,老腔属于唱腔音乐,要分唱腔和吟诵调两方面去研究。

    陕西的戏曲剧种中几乎都有吟诵调,但要是说特殊的话,只有老腔的吟诵调最为有特点,使用的范围更广。

    正是因为这点,刘兴武才被第一次吸引了。

    在老腔里面,上场诗、下场诗、插白及科子板中的带韵而富有强烈节奏的韵白,都是吟诵调。

    科子板是唱腔的一种,用干鼓、梆子、铃铃合击节拍,以快板的形式说念或者说唱的特殊形式,节奏明快,语言风趣、诙谐。

    通过当地语言来吟诵,拖长字声的调值,形成一种带韵随腔搭调的特殊形式,是音乐化的语言,语言化的音乐。

    看了这么多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刘兴武颇有一股成就感生于心中。

    刘兴武早上在图书馆看书,下午在学校训练,有时候晚上还不一定能早休息,训练完,骑着摩托车赶回城里,实在来不及就睡在办公室。

    他的诚心也是让老人们感慨,也都收起了心里的怨气,跟着他好好练了起来。

    “张禾,出个主意,我们既然把皮影撤了,就搞一个情景剧,舞台剧,艺人们一边唱一边演,这个绝对好看!”刘兴武询问道。

    张禾想了想道:“还记得我们那天去文化局的时候吗?”

    “记得啊。”刘兴武目光疑惑。

    “我们路上不是说了民间传说,华阴最出名的就是华山,华山的民间传说最有名的就是沉香劈山救母,搞情景剧,我觉得可以搞这个。”张禾提议道,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按地区申报的,想要表达能代表当地气息的东西,华山绝对没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