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历史的真相

加入书签


    《道祖本纪》分为上下两册,他手中的这本是上册,多是一些道祖的生平事迹,许多内容空山都已讲过,师父当日也曾提及,因此他翻得极快,只在看到书中提到苍朗和灵煞的地方才停下来仔细阅读。

    之所以对灵煞也特别关注,是因为当日师父的死因,最早的源头要追溯到那蒙面人偷袭的两掌。若是没有他那两掌,师父当可轻易击败陆萨,破出辛眉结下的昆仑幻境。

    因此,那蒙面人与辛眉一样,都是杨戬要报仇的对象。与蒙面人一同出现的灵煞,自然就成了找出蒙面人唯一的线索。师父当日说过,灵煞已随同道祖的首徒摩岩埋入陷空阵,再不能得见天日,也不知为什么竟然能再次出现,随后又去了哪里,这都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可惜,书里对灵煞的记述,与他已经知道的那些信息并无二致。关于魔王苍朗,他倒是有了一些发现。

    书中提到魔王苍朗的地方屈指可数。

    第一次出现是在道祖灵煞现世之时,苍朗率领昆仑山所有龙族表示臣服,献出龙族至宝乾坤镜,并成为道祖座下的四大灵兽之首。

    苍朗的第二次出现,是在仙庭建立之初。彼时道祖令首徒摩岩与苍朗对话,要以南溟碧水绵和以昆仑山息壤,建造仙庭基石,苍朗表示拒不接受,称“息壤不存,则浮山焉附”。

    最后道祖出面,苍朗带着所有龙族,迁往东南,道祖划出一大片地带供龙族居住活动,称为龙庭州。

    第三次出现,便是仙庭基石建成之时。苍朗前往昆仑山探望,见到建了一半的昆仑城,突然大怒发难,在昆仑山外上下盘旋,厉啸不止,一举将昆仑城摧毁,打伤督建昆仑城的摩岩,最后道祖出面依旧无法平息他的怒气。

    自此之后,万魔之战爆发,天下大乱,各族依附魔王,组成万魔大军,讨伐彼时尚未迁入仙庭的仙界群仙,仙魔两方在中原九州大地上厮杀斗法,战况之激烈,令得天地变色,山川移位,河流改道,也连累了无数中立的族群,更使得人族人口大大减少。

    纵观这一系列史事,从句里行间可以推敲出很多内容来。

    若从白真的角度来看,乾坤镜固然是苍朗献出的,但焉知不是道祖以灵煞相逼才不得不献出的?

    南溟碧水绵和昆仑山息壤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既然名字里带了昆仑山三字,自然必是昆仑山的产出,想必对昆仑山,对龙族都极为重要。

    所谓“息壤不存,则浮山焉附”,这句话让杨戬很容易就猜得到苍朗说的浮山,恐怕指的就是龙族的故乡昆仑山。联想到仙庭高居天上,必须以息壤和水绵来奠基,莫非那息壤就是使得昆仑山成为浮山的关键?

    少了息壤的昆仑山,因此落入凡间,再不复是龙族的故乡。恐怕正是因为这一点,苍朗才愤而起兵的吧?

    杨戬记得那个晚上白真唱的那首曲子,可不正是名为《定昆仑》么?

    那一夜白真以此曲鼓舞他的斗志,说道:“相传一万多年前,有一位首领带领全族战士出征,与家人诀别之际,突然唱起此曲,以示勇往向前永不言退的决心。这首曲子世代相传,就是为了时刻提醒后代子孙,要矢志不移,绝不放弃。”

    这一番话,说的不正是苍朗么?

    杨戬心道,道祖他老人家好狠的手段,将龙族的镇山之宝夺了,又要夺属于龙族的昆仑山,以之为所谓的仙庭奠基,逼得龙族背井离乡,最后还以魔龙之称掩盖了所有的丑陋真相,可不正是贪得无厌卑劣无耻么?可笑这《道祖本纪》,竭力以中立的词句来伪造公正的态度,其实却完全经不起推敲。

    他将书放回书架,懒得再去翻看下册,左右都是些矫饰真相的虚假之词,不看也罢了。

    ……

    ……

    开真的授课风格,与他的素日的硬朗作风、务实态度极为相似。

    在他眼里,五组弟子,包括被他认为拥有五行丹田的杨戬在内,都偏怯弱,不是修为太低,就是胆色不足,对了,还有几个是心思不专心术不正。总之,严重需要他的磨砺和摔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