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共同目标

加入书签


    塘河中游,有一条长阳河从北而南汇入。

    位于塘河与长阳河交汇之处,有一座大城,名为沙河城。城里最出名的是一所道观,名为三和观。

    三和观占地十亩,有殿宇二十余座,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作为天下第四大道观,载入了天道教教史。

    与其他几大道观相同,三和观供奉的也是世间最高级别的神仙——道祖,别称元始仙宗,教史书上尊称之为道子。

    因此,天道教总坛祭天令大人每逢代天子出巡,必经三和观以祭拜道祖。

    今年也不例外。祭天令大人的车马,从天道教总坛出发,首站目标就是位于沙河城的三和观。

    这一位祭天令新近才上任,道号云鼎,不过才百岁年纪,寡言冷淡,不喜欢应酬铺张,因此事先没有知会本地父母官。

    车马在进入沙河城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阻碍。

    入城的人,从城门口一直排到了河边堤岸上。

    城门口站了几个祭师,以及几个兵丁,设了关卡,对进出城门的路人都详加盘查,尤其对带了家眷孩童的车马检查得尤为仔细。

    队伍行进得很慢。

    云鼎听了弟子的禀报,从车上轻跳下来,张望着城门方向如龟速一般的队伍,不易察觉地皱起了眉头。

    这样的速度,恐怕到天黑都进不了城。

    当然,他可以施法飞行入城,手下众弟子也一样可以。但那样一来,所谓出巡就变成了笑谈,如何能达到体察民情,教化世人,震慑异族的目的?

    修道中人,一天之内想要飞遍九州,又有何难?

    “哎!”

    排在前头的一个十岁左右男童低下头叹了一声:“要是能飞进去就好了。”怀里抱着的一只小狗发出了声低低的吠叫。

    被派去打探消息的弟子回来道:“禀报令师,他们说是奉了云空师叔的命令,要查问孩童的教历,没有教历的孩童都要强制收容,进入教馆学习。”

    云鼎眼里闪过讶异之色。这是什么缘故?

    站在前头的男童耳尖,听见了这弟子的回报,扭过头来,客气地问道:“请问这位先生,什么是教历?”额头包着的布条与身上的衣衫一般脏兮兮的,颇有些气味。

    这男童正是杨戬。

    他在野外走了三日三夜,才终于想起,还是走官道更好,偶尔或许还有些顺风马车可以搭乘,因而才转到这沙河城,

    云鼎不答,一旁的弟子随意解释了几句。

    天道教创始于道祖,是夏朝的国教。

    为了稳固本教的根基,教化世人,在天道教总坛的要求下,各地官府都设立了教馆,所有有户籍的孩童都必须送到教馆学习,到十五岁之后或者进入天道教深造,或者进入军队服役,或者回乡自己谋生。

    进入教馆学习的孩童都建了档案,称为教历。

    原本只是有户籍的孩童必须进入教馆学习,那些无父无母的流浪孤儿并没有这一项强制要求。

    云鼎不悦地想着,待回去要好好问问师弟,为什么未经自己同意,就擅自对外拿这样的主意,莫非他对自己继任祭天令有什么不满么?

    杨戬听了,脸沉了下来:“学来学去就是什么没用的天道!”

    云鼎看了他一眼。意识到自己多嘴,杨戬忙将头转开。

    队伍微微动了,云鼎想了一想,拂袖登车道:“不排队了,走罢。”

    弟子会意,车马刚要离开队伍,杨戬就拦住马头:“先生等等!”

    见云鼎探出头来,脸色淡得连眉头都懒得皱,杨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先生,您这是要进城吗?带我一程可好?我没有教历,又有急事要赶着去钱唐,不能耽搁。”

    “让他上车。”云鼎坐回车里,杨戬大喜,忙爬上车头坐在马车夫旁。

    车马辚辚继续前行,经过城门时,随行弟子大咧咧地亮出身份,守门的祭师和兵士吓得打发一人飞也似地去城中太守府上报信。

    这厢忙不迭地将一行人放进城,也不敢细问坐在车夫旁的杨戬姓名。

    “你们盘查这么仔细做什么?”弟子见左右都要等太守前来恭迎祭天令,闲着无聊随口问了祭师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