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无心插柳

加入书签


    贞观七年,夏末。

    长安附近一个多月未见雨水,京畿各县都又出现了将发生旱灾的迹象。

    长安城皇宫北苑一处山冈上有一口井,井口上有一只石雕的龙头,日夜都有清泉从这龙嘴娟娟流出。

    皇宫御液池里的水都是从这龙头嘴里流出来的……

    从前这个石雕的龙头水量都甚大,一里之外都能听到“哗哗”地流水声,被誉为龙吟之声响,甚得陛下欢喜!

    而从近两年立春之后,每年的水量都日益减少,

    去年干脆断流了……

    果不其然,去年关中大旱,百姓颗粒无收……

    李世民下令关中平原各县开仓放粮赈灾,鼓励百姓打井修渠引流,抗击旱灾……

    今年夏末,此龙头水流依然如细丝般,虽说没有断流,

    但早就没有了以往一里之外便能听闻的“龙吟”之声!

    老龙王又打瞌睡了,这预示着今年关中旱情依然持续着。

    李世民也曾多次前来龙头前视察,龙嘴里的水流如细丝,只剩下细细的一道水线,井水也只剩半池……

    随行的钦天监袁天罡说道:“陛下,今年虽然旱情不如往年般严峻,但是臣日前卜卦,预计旱情要持续至月底。这已经接近四十天没有落雨了……”

    钦天监袁天罡去年就推断关中平原五个月不下雨,说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果不其然。

    关中平原一百零六天滴雨未下。

    袁天罡祖孙三代都是测算天象,素有善观天象之名,是当时的星象权威。

    房玄龄说道:“是啊,这旱龙盘旋至关中平原两载,苦了这些黎明百姓啊。今年关中粮价隐约又有上涨的趋势,不少绅豪又在大肆屯粮。”

    “哼!这帮混账!”李世民骂道。

    “药师、辅机,你二人日前往雍州府,李振峰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鲁王李元昌封地百姓今年收成如何?”

    李世民转头向李靖和长孙无忌问道。

    李靖听闻后走上前娓娓道来日前他们到鲁王封地看到的情形:

    ……

    当日,李靖和长孙无忌轻车熟路,骑着马儿来到乡下,一路上只有稀稀拉拉四五个耕作的农夫。

    又走了半日,看到了一名跛着脚赶着一头毛驴的老农,驴背两侧挎着两个木桶。

    便下马上前询问老农道:“老人家,您这毛驴驮着是水吗?”

    老农打量了他们一眼,见二人身着不凡不似坏人,点点头道:“是啊!”

    长孙无忌也下马走上前来,向着老农说道:“我们行路渴了,能讨一口水喝吗?”

    跛脚老农看着长孙无忌说道:“老农我看您二位也是富贵人家,这水只怕你们不敢喝啊!”

    说罢便从驴鞍子上取下一柄木瓢,打开桶盖,伸手舀了一瓢递过去。

    长孙无忌双手接过,低头一看愣住了。

    这分明是一碗泥汤汤,哪里是水!便端着这瓢递给李靖看!

    李靖皱了皱眉头说道:“老人家,您这水是浇庄稼的?”

    跛脚老农答道:“庄稼?人都喝不上水,还能给了庄稼?“

    “啊?”李靖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充满了震惊。

    李靖连忙打听这水是从哪里驼来的,跛脚老农指着方才过来的方向说道:“往西走约五里地,有条小河。要是再不下雨,怕是连这黄泥汤汤都没的喝咯!”

    “朝廷不是去年已经下令修建西河工事,鼓励百姓修渠引流至田地,还悬了赏钱让百姓打井么?”李靖问道。

    “赏钱?俺们可没看到赏钱!去年倒是有人到村里面拖着俺们去县里修渠打井,井倒是打好了,渠也修了,就给了几升粮食打发了!”跛脚老农不屑的说道。

    “耽搁俺们两月时间,庄稼吃不到水,自己的地都荒了,这几升粮食还不够交租子的!哪里给过赏钱?就是有赏钱都是县太爷吃了,哪能落到我们老百姓身上?”老农嘲讽道。

    李靖和长孙无忌脸上浮起一层阴云,又和老农聊了一阵,问问这一两年旱情是怎么度过的,收成情况等。

    最后李靖又问:“老人家,那要是这五里地外的河水也干了,你们怎么办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