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制图学

加入书签


    雍州城,军营,陆府后院。

    此时原本用于训练将士射箭的靶场被清理一通,空旷的场地上摆了数十张小木板支起来的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平铺几张宣纸,下方端坐的十几名人员。

    而最前方则竖立起一张较为大几个尺寸的木板,也同样夹着几层宣纸。

    寅生此时在木板前面,给地下端坐的一干人等讲解着最为基础的制图方法,不时地用碳棒和长直尺、三角尺等现场演示。

    寅生将后世的一些基础理念讲完毕后不给他们消化的时间,便直接教于他们基本制图方法,让他们直接记住。

    他很明白,这些理论知识教的越多,反而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毕竟年代太为久远,许多知识都是建立在最为基础的数学、几何、物理等知识理论之上的,这些人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讲的太多反而对他们不利。

    连最起码的尺度、刻度的度量衡都不相同。毕竟唐朝的一尺约为后世的三十多公分,非常的不规范。

    所以寅生就按照后世的厘米、分米定义了系列叫“寅尺”的度量体系,刻制在教学木尺上,让底下这些“学生”们强行记忆。

    嗯……如同后世的“填鸭式”教育!

    我不管你们听不听得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听不懂就给我背,直到背的滚瓜烂熟,那也就懂了。

    没想到寅生在1300年前也过了一把教师的瘾,看着底下这帮一脸蒙圈,完全不明所以的学生,犹如看到了当时上高数、线性代数、量子力学时候的自己,内心暗爽不已。

    隐隐压下了自己的恶趣味,理论大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完之后,就直接进行实操演练。

    用他所谓的“寅尺”通过简单的三维剖面图,分为三个面,将眼前的这个所谓齿轮的部件制作方法讲解给地下的听。

    开始不甚理解,但是经过寅生的手把手的教学,和言简意赅的解释方法,本就有工匠底子的学生们也慢慢边画边想,慢慢融会贯通。

    约莫一个多小时之后,这些学生们基本上能够用他所讲的厘米、分米、角度等一些新颖的词汇提问了。

    其实并不是寅生强行改变这个时代的度量衡体系,想要改变这些这必须得从国家和立法的角度上去修正。

    寅生自认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推动,仅仅从自身所提前带来这个世界上的工具、器具的图纸上面来让他们强行使用。

    就如同后世的那些独角兽公司,我不管你们理解不理解,采不采纳。想要在我的圈里玩,那就必须接受我的游戏规则。

    就像后世有句通俗的话讲:“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一样。

    而寅生现在就是在这大唐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标准。

    经过一天的培训和讲解,这些工匠们带着自己的图纸,和一脸蒙圈和不解的表情,三三两两的回去了。

    毕竟这才第一天,这些人不能吸收和理解是正常的,寅生准备在这里讲解三天时间。

    “晤……寅少监今日在后院的授课陆某也听了,道理十分新颖,解释的也十分透彻,在历算制图学方面你当执牛耳!”陆呈启说道。

    “不敢,不敢,都督过誉了。下官哪敢和当世大家相提并论。仅仅是浅薄意见和略为实用的经验灌输罢了!”寅生连忙回道。

    “寅少监谦虚了,不是陆某剩誉,你这新奇而又实际的理论配合你所讲的三维立体剖面,可以将任何一个物件从各个面来观察。实在是佩服佩服!”陆呈启抚着胡须说道。

    寅生忙摆摆手话说间,忽然看到一个熟人从厅堂门口走了进来。

    “陆兄说的在理,寅少监你就莫要在谦虚了,你这教学方法当执一派。李某下午也曾旁听了一阵,虽说也不甚理解,但是从实际制图中看得出这类学派日后绝对可自成一系!”雍州城刺史李振峰在几个官员的拥簇中走了进来。

    “哈哈哈……李大人,今日怎的有空,来我这军营之中检查?怎不提前告知,搞突然袭击啊!”陆呈启见李振峰忙迎了上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