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改良工具

加入书签


    雍州,周至县,楼观台。

    秦岭东隅,松林尽处的翠薇峰,世传为老子炼丹炉,在炉旁的古庙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盘的阡陌道路,点缀着绿树如云的村落,烟岚横断,远接蓝天。

    楼观台宗圣宫,远远望去幽竹夹道,下闻溪水淙淙,水底砾石,晶莹剔亮,石间游鱼,忽来忽往,竹拂水面,清韵悠悠。

    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为对抗门阀旧族,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追封李耳(老子)为远祖,大力提倡道教,在楼观建造祖庙。唐太宗李世民自称老子后裔,曾三次亲祀老子,封楼观监院岐晖道人为金紫光禄大夫。

    此时,宗圣宫里,雍州府刺史李振峰正和监院金紫光禄大夫岐晖道人在堆积如山一般的房间内,仔细查阅道卷经书。不时与身旁几位官员和道人交流着。

    一位侍卫走上前来,在李振峰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便退下了。

    “哦?还有这等能人异士,实乃天赐良机啊,正好李某此时五经五义也编录修订完毕,回长安报于秘书省。”李振峰向岐晖道人挥挥手道。

    去年中郎将常和捡了一个马周,风光无限,在朝堂之上耀武扬威,深得太宗欢喜。这一次我一定不能让这个人溜了。这黄老五,还想釜底抽薪,气煞我也!李振峰内心愤愤不平暗道。

    此时,并不知情的寅生和雍州府观察史张明孑二人在周至县西边的西河灌溉工程工地上。

    顶着烈日,在满天灰尘中对着作业的工人们指指点点,不时的亲自上前指导。

    经过前几日寅生询问后得知的现场施工工艺流程,按照工种分类。将这五十多余作业人员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五个小组,每组五人。

    按照工作种类和工作内容,系统地流程将其定点施工,不像原来似的一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经过寅生指导过后的这个工程项目,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看的监察御史黄泽武、观察史张明孑和县令刘德之这几位官员频频点头。

    这黑脸汉子,有两把刷子。

    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现目前最主要的进度问题解决了。

    监察御史本身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不可能总是盯在这一个工地上,黄泽武这位部委领导就回长安了。

    而县令大人管辖整个县域各项杂事,也不能整日待在这里,向观察史张明孑请辞回县内主持工作。

    现在工地上就只剩下这观察史张明孑和寅生两人了,还有一旁的黄脸汉子。

    雍州观察史张明孑,陇西庆阳人,现年三十八。虽说听着是观察史,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可不仅仅是观察二字这么简单,其实也是长安御史台御史大夫派人来监察地方的特派员,基本上和刺史李振峰一个级别,但是仅仅为监督权,并无实权。

    当然这小小的水利工事并无必要这样级别的大员前来,但是无他,工程进度缓慢,传闻太宗李世民亲自过问过几次,把奏章都快摔在工部尚书脸上了。

    这不,侧面这个灰头土脸,头发乱糟糟捆起来面色较差,约莫四十多的黄脸汉子居然是三省六部中工部水部员外郎黄钰。

    最开始寅生听到张明孑的介绍吓一跳,方才还把这位大佬当工人一样的指挥干活呢,结果居然是“水利部”司长级别的人物,连忙赔礼道歉。

    水部员外郎黄钰连忙道不敢当,连连感谢寅生这个能人异士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大问题。

    亲自上阵干活算什么,如果工期还是像之前那样年底内完不了工,估计他这个“司长”绝对会被当做石料填了这个堤坝。

    寅生暗暗咋舌,以前史书中或是电影啊小说中讲到三省六部中工部的地位很低,没想到如此的低,好歹也是四品大员,说填就填。

    不过想想也是,封建农耕社会,还崇尚老子、孔子的儒家教派思想,以“四书五经”当做教材。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里,工学理学的确不被那些文人雅士看在眼里,相反的会污了他们的眼。

    认为这些都是泥腿子,不配和自己为伍,拉低了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