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少年匠师?-第2/3页

加入书签
    此时大堂中的客人们正议论纷纷,谈论的却是一只木雕黄莺儿。

    那黄莺儿乃是由李家老祖宗远从苏州赶来祝寿的太仓王氏的外孙王一诚所献,太仓王氏作为三代三品九卿的名门望族,三代出了八个进士,自是被其他人所巴结,虽然王一诚父亲这一支已有破落景象,但也不是其他那些空有些铜臭之人可比,地位上相去甚远。

    士农工商可不是随便一说的,太仓王氏出于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但是这些年名望日盛,王一诚之父王一诚历任温州府推官,两个堂叔父王世贞、王世懋,一个是当今文坛领袖,官场权贵,一个是有名的士族才子,白衣卿相。

    虽然王世贞、王世懋之父王忬因滦河战事失利在去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九年被杀,王世贞也请退于朝堂,但丝毫不影响他在士子间的威望,反而更是高涨。

    因为旁人知道,王氏之所以会受打压都是因为不满于严嵩父子所为,这更给天下士子们树立了不屈于奸臣权势的榜样。

    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氏族当然是那些商人难以比较的,所以他们知晓王一诚的身份后也是十分的巴结逢迎,恨不能在他身上讨得什么好处似的。

    那黄莺儿就是王一诚今日所献的贺礼,这木雕黄莺儿一出现,一些识货的富商们就颇有些激动,他们中也不乏有做木雕生意的,徽刻之兴盛,与商人们自然是有莫大关系。

    他们见多了好东西,哪有不识货的,这黄莺儿就是普通人见了一眼也只会说是好,更何况其中雕工之细致,鸟羽更是柔顺似于毫发,乃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众人问王一诚此木雕为哪位大师所作?他只言道是西陵的一位少年匠师的作品。众人大惊,四下私语均不知这位王公子所指者谁,只以为是他信口编造的。

    王一诚见他们不信,于是说道此人乃是他路途所遇,原是西陵人,姓苏,现今已在西陵定居,就是不知住在何处。

    王一诚也不说多,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苏永年是否愿意有很多人去打扰他的生活,毕竟是表兄弟,若是因此惹得人家不爽应岂不是伤了兄弟情谊,虽然他自己也知道现在两人之间还没什么兄弟情谊。

    他不知道的却是此时苏永年正等着有人来光顾他的小店,好给溪上斋打打名气,果不其然是表兄弟,正是一个心有所想,一个身有所为。

    ……

    日暮时分,客人们也都陆续离去了,只剩李府上下在收拾桌椅。

    李嘉言也终于有时间与徐希冉完成早上留下的棋局。

    李嘉言边执棋落子边感叹道:“希冉兄可不知,那日棋社所见的断指少年却是我的亲外甥,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果真?”徐希冉也不由得惊讶,这种巧合他只在戏台上见过。

    “那还有假!”李嘉言喜不自胜。

    “那恭喜了。”徐希冉放下棋子,微微抱拳笑道。

    正此时,王一诚从屋外进来问道:“舅父何日去找我那兄弟?带上我同去,我在西陵还且玩儿呢。今个儿我那黄莺儿就是他给送的,正巧献给了老祖宗,你说巧不巧。”

    “还有这事?”李嘉言乐道:“还真是无巧不成书。”

    徐希冉也为好友感到高兴,毕竟亲人重逢,而且那孩子在棋道上也非常有潜力,值得培养。

    李嘉言道:“好,我去时定带上你,到时候你且别说我身份,先和他熟稔熟稔。”

    王一诚应了下来,也就不打扰两位长辈对弈了,他自己不是个善弈的人,对下棋也没什么兴趣,也就知道些浅显的棋理,没什么实战经验,对于李嘉言和徐希冉这种级别的对弈自然是一点儿都看不懂,呆在那也活活的自讨没趣儿。只想着不知苏永年再见到他应是一副怎样情景,不由得一乐。

    容夫人不过是早间回了趟李府,给老母亲说起那事,再与她谈了谈心,连中午寿宴酒席都没吃过也就回来了,她自己不喜欢这些虚情假意间的觥筹交错,她知晓母亲和哥哥李嘉言定然也不喜欢,只是李家身为徽州富豪,这种寿宴不办也得办,一些人对老祖宗寿辰记得比自己这些当子女的记得还清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