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婚姻

加入书签


    最后半对半就,老者无奈,只好答应了下来。还特意提醒了一句:要是以后他入了黄土,不必跟着陪葬,可以另寻他夫!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根本不可能。商人只是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两人在饭桌上商量好后,决定选个良辰吉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老者。

    老者也跟着叹了口气,说自己都一把老骨头了,还能找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虽然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十分的离谱,但那会根本没有老牛吃嫩草这种说法。大多七八十岁的官人娶好几房十七八岁的姨太太多得要命。

    而且也没有人会说什么闲话,只要是有钱有势的男人,还会令人刮目相看。很多贫穷的百姓,遇见这样的没事,巴不得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女儿给嫁出去。

    那会养女儿就是累赘,到了年龄不嫁出去。那就是不孝,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因为那时候的粮食特别值钱,吃一斤就少一斤,家里的柴米油盐没了就真的没了。所以很多贫穷的家庭,都不愿意生女儿,只想要儿子。

    那个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言论:“生女儿死,生儿子活!”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女儿根本养不活,闹饥荒的时候容易被饿死。而儿子七岁就可以下地干活,不管怎么样都会有口饭吃。

    十户人家,平均有九户的女孩,大约在三五岁的时候就会死掉。三个女娃总会被饿死两个。其原因就是因为养不活,家里根本没有足够的食物。

    男孩也有在刚出生时,就死的。因为没有奶喂他喝,条件不好,生他下来的母亲体质很差,没有足够的奶水发出来喂食。

    可男孩一旦到了七岁上下,基本就可以自立根生了。去哪干活都能换取一两个馒头回来,每天也会得到一两个馒头来填饱肚子。

    当时这位打鱼的老者,也是在七岁的时候。下河去捞鱼,三天都没有收获,险些就被饿死了。

    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有童年就死去的小孩。原因也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够发达,年幼体质又弱,经常出现生病发烧的状况。

    大夫开的药方,治治风寒还行。得了大病只能看自己的命运。运气好一点的,说不定能挺过去。可运气不好的,只能等待死亡。

    那商人也告诉了老者,说他年轻的时候,生了八个女儿,其中有七个都是病死的。就剩下这么一个女儿还活在人世上。

    老者当时就纳闷了呀,问这八个都是女儿,一个儿子都没有吗?

    商人听后,就抹着眼泪哭了起来。直言命太悲惨,上天不给予生儿子的机会,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生出过娃儿。

    商人哭泣了半天后,又告诉那老者,希望这次婚姻,能帮他自己生个孙子出来。

    而商人的年龄比那老者要小许多,看着就四十多岁的模样,一脸的黑胡子,看着精力还挺旺盛。

    反观那老者,满头都是白发苍苍。如果这次婚姻要是能成,这老者就得管那商人叫岳父。

    如果是换在现在,也许不少人会觉得抵触。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这种年轻差距的歧视,如果女婿比岳父年纪大,还得岳父亲自上门去给女婿拜访。

    当年金钱就代表着一切,谁有权有势,谁就是老大。至于年龄,根本没有人去在乎。

    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对于这种事情更是求之不得,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得到改善,不在年年受饿。

    再说,从目前的情况来将。这老者在镇子上可以说是最有钱的富豪。就连当镇的官员都比不上他,特别受到尊敬。每个月都会按时来拜访一次。

    老者不管走到哪,都会有人跟他打声招呼。普通人看见他只能绕着道走,担心碰到一鼻子灰。

    老者此时心里最恐惧的事情,还是担心别人知道自己黄金的来源。特别是惧怕那些官差们发现,如果他们发现了,立刻就会派人将那条河日夜把守,变成自己的金库。

    当年的官员就是这样,一心只向着金钱。谁有钱就是好人,没钱的就是凶手。不论对与错,只看金银珠宝多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