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铁血应犹在 第二十一章 唐苦-第2/3页

加入书签
    “一个畸形的组织。当年天子微服私访时不慎走漏风声,被人行刺,恰好一位姓闻的武者拔刀相助、击杀刺客。天子一时兴起,想要为武者加官进爵,武者婉拒,说江湖人不愿受官衣束缚。天子便又问武者愿不愿意当武林盟主。武者再次谢绝,说自己功夫没练到家、不配当武林盟主。可是天子金口玉言,不好收回隆恩,执意要封武者为武林王,而‘武林王’虽只是空衔,却不再是白身,礼仪、排场都能与王侯等同。武者推辞不过,向天子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设立七王殿,以兵器来分高下,江湖里的前七人可进入七王殿,这七王殿就相当于武林盟主,然而七人能互相制衡,不似武林盟主一人独断,同时可以作为朝廷与江湖之间的纽带,为朝廷维护统治,也为官民缓和关系。”

    屠诗咋舌。这创意有点牛,人说“侠以武犯禁”,七王殿干脆以官方的身份介入江湖、控制犯禁的程度,真是千古未闻。

    “七王殿最初确实起到一定成效。它像是一个联盟,将七位高手联系在一起,就等于将七位高手身后的师门、家族、地方都联系在一起,再与朝廷联合,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看似七个人,实则是整个武林,是半壁江山。哪门哪派起了冲突,没关系,七王殿自然会请最合适的人选出面调停,然后大摆筵席、广邀武林同道,给双方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从此一笑泯恩仇。以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某些性格磊落、仗义疏财的大侠才会做,但在七王殿的推动下,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轻轻松松就能赢得武林一片赞声,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掏腰包,七王殿——实际上是朝廷——会包揽费用,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听说那一段时间里,整个江湖风平浪静,只有恩义,没有仇怨,比过去几百年都要平和。讽刺的是,虽然那时连比武都少见了,但铸兵大师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无数人都想拿到一柄神兵利器,好用来当做进入七王殿的敲门砖,所以停滞不前数十年的冶炼工艺再次取得突破。”

    屠诗再度咋舌。这和谐得好厉害啊,不起冲突的江湖,还能叫江湖吗?

    “江湖始终是江湖,不能总是讲人情。也许闻家先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并没有预见到未来的情况:过于平和就失去了竞争力。七王殿的七个位置竟然铁打般被几个名门大派占据,看似新老交替,实则是各大派之间默契的内部轮换。权力就好比一个已提前分好的大饼,有的人吃得到,有的人吃不到;江湖暗流涌动,因为有些吃不到大饼的人觊觎七王殿的位置。首先是一些拳法大师提出质疑:凭什么只以兵器论座次?再然后是一些野心勃勃的门派发声,支持一些手持神兵的少侠——比如你祖师易天——去竞逐七王席位,还要为其造势,将少侠们不知真假的履历弄得花团锦簇。然而这前两者都不算什么,他们最起码还遵守规则,要紧的是某些门派甚至联合起来想要推翻七王殿——它们都是在七王殿‘调停’中吃亏却又不能发作的小门小派,本就怀恨在心,在有心人的穿针引线下,成立了一个叫‘烛龙会’的组织。”

    屠诗长长地噢了一声,原来这就是自己【龙息】的来历。对这个组织莫名其妙有些亲切感呢。

    “烛龙会与七王殿交战多年,毁了风隼刀、辉日环在内的许多神兵,间接逼走了七王殿的几代精英——毕竟七王殿再怎样内部交割权力,七位武林王还是需要一柄神兵作为名义上的招牌,否则真就名不正言不顺了。烛龙会的会首代号为‘龙神’,真名不详,自创了【龙息】、【鳌壁】、【鲸吞】三招,乃是天纵奇才。”

    屠诗心中暗骂:居然有三招那么多,妈蛋左师傅藏私!就教我一招【龙息】是怎么回事!

    “而龙神策反了一位野心勃勃的武林王,里应外合,七王殿分崩离析。七位武林王大多下场凄惨,目前还活着的就两人,其中殿主易天选择云游四海,而另一位异族出身的,则选择回到故乡的大草原养老。即便七王殿崩溃,但它的影响力仍在,我这样的小角色就因为跟你祖师爷混过几年,现在唐门谁不敬我如敬神?易无涯就因为他那个姓,全天下谁不是对他客客气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