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却道天凉好个秋!

加入书签


    尹恒站定,说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众人安静了下来,就连付大成和刘函也静了,脑海中回绕着尹恒的这首词。

    过了一会儿,众人才开始骚动。

    “好词啊!好妙的手法!”

    “对对对,这叠句用的精妙,越是品味越觉得整首词完整浑然一体。”

    “尹公子之才着实惊人!”

    ……

    众人夸赞,付大成和刘函是门内人,也为之惊叹!

    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尹恒起初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尹恒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尤为的精妙,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而后面的“欲说还休”的那般忧愁也只有尹恒自知了。

    “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尹恒之“愁”的深沉博大。

    刘函一脸的震撼,拱手道:“公子之才,在下惭愧。”

    众人热闹了,刘函这就算是认输了,不过别看他先前很傲气,现在这姿态却让人生不出厌来。

    尹恒心道,开玩笑,这可是前世自己最喜欢的词人辛弃疾的名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啊,要是把你们还震慑不住了,那自己还混不混了?

    嘴角一挑,说道:“没必要惭愧,人生的路啊还很长,比你厉害的对手多了去了。”

    “……”刘函听完想打人,这个碎嘴子,赢了还揶揄自己,不过想想也是,刚才自己一行人可是没给人家好脸色。

    这第一场比试就算是尹恒胜了,风城的人无不欢呼雀跃,看来这知仁书院保住了一半,但是接下来那可才是真正厉害的大人物啊,付大成可不是刘函,他可算得上是喝了一辈子的墨水了。

    想到这,风城的人不禁再次为尹恒和知仁书院的未来担忧起来,心里面都暗暗给尹恒加油,一定要赢啊!一定要赢啊!

    尹恒直接往那桌子上一坐,衣服吊儿郎当的模样,就差找个小弟给她按个摩什么的了,用比付大成之前还要睥睨的感觉说道:“来吧!eonbaby!”

    “……”众人一看尹恒这般放松的作态,这般吊儿郎当的模样,不禁忍俊不禁起来,这小子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

    “哼!”周之名在一旁冷哼一声,心想,等下你输给老师了,看你还狂的起来不?

    刘函则还沉浸在上一首诗里不可自拔。

    “……”付大成一滞,虽然没听过后面那句“康忙北鼻”是啥意思,但这小子肯定没说什么好话。

    清了清嗓子,端正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还有那……“绿帽子”,眼神尽量做到平静,至少他觉得自己现在应该让人看起来宠辱不惊、波澜不起一些。

    但实际上好多人都在憋笑,您说您都一把岁数了,这衣服能不能有点品?还有那脸在微微抖动是什么鬼?

    付大成朗声说道:“既然是关于这书院,那我们就来论一论‘师’,如何?”

    这话一出,现场传来阵阵嘘声,众人心中各种情绪涌起,有为尹恒愤愤不平的、有为尹恒感到无望的、还有为付大成感到害臊的、当然也有一小丢丢人一连狂热地看着付大成,看着这个“教育界”里的王牌、大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