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他的才华价值连城-第2/4页

加入书签
    “梦工厂之所以完蛋,是因为斯皮尔伯格们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当近日梦工厂被派拉蒙收购的消息证实,《商务电报》如此评论。以前成功的好莱坞大亨对电影的梦想只有一个,金钱。默多克、雷石东等传媒集团头子也是这样,而梦工厂三巨头?他们被惯坏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挥金如土的态度注定了梦工厂的灭亡。

    看看斯皮尔伯格做了些什么,除了已经分拆出去的动画部门,11年,梦工厂的影片库只有61部电影,里面的确有着大量的精品,像《拯救大兵瑞恩》、《荒岛余生》、《美国丽人》、《角斗士》、《美国心灵》、《奔腾年代》……

    这些影片不但收获票房,也收获了大量的奥斯卡提名和奖项,第72届-第74届奥斯卡,连续三年的最佳影片都是梦工厂出品。

    但是,赚不了钱。

    如果知道全球4。81亿票房的《拯救大兵瑞恩》(7000万制片费)只为梦工厂赚了3000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了。没有发行渠道,说好的与微软合作建立的全新发行系统一直没影,在很多方面,梦工厂不得不借助环球、派拉蒙来联合发行,这样一来利润就没多少了。

    而且从90年代起,电影游戏变得越来越难玩,“调研预测里什么都正确,最后才知道是个大错误”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独立公司越发无力承受一次失败带来的恶果,玩这种游戏像在赌博,结局只有两种:功成名就,或者,倾家荡产。

    偏偏梦工厂还就喜欢砸大钱。事实上,它已经好几次被一部电影的失败害得要破产,2003年《辛巴达》亏了1。25亿,等于一下亏掉了4部《拯救大兵瑞恩》,还能撑着,当今年以《逃出克隆岛》的惨败为首的一系列失败发生,撑不了了。

    从创立之初起,梦工厂就是电影业最舍得花钱的片商,有时候甚至是冤大头,这是斯皮尔伯格的责任。

    但卡森伯格好不了哪去。说到勤奋没几个人比得过卡森伯格,没有任何节假日,每天5点起床、6点到办公室,办公室、飞机和各个工作地点。只是自负、好大喜功、整天要跟迪斯尼较劲、有了些成绩就不可一世,这些也是卡森伯格。

    没有人喜欢不断亏钱,尤其是商人。当梦工厂只剩下电影和动画,两个都高风险低收益的玩意,事情开始不妙了,保罗-艾伦也不再有耐心了,上市!他总算有了点回报,10年来没领过任何薪水的三巨头也算有了些分红。但华尔街和广大投资者被坑了。

    “如果是在今天,我绝不会做娱乐业。”大卫-格芬在今年初说。

    他知道些什么的,他撒手不管也许就是心灰意冷。

    12月5日,这件震惊好莱坞、震惊全世界电影业的事情被宣布,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集团将以16亿美元收购梦工厂!其中约4亿用于承担债务。

    媒体们一时间报道疯了,梦工厂为什么失败,梦工厂的前世今生,梦工厂何去何从,为什么戏剧性的从环球变派拉蒙,对独立电影的影响……都成为专业电影媒体最热衷的话题。

    面对媒体,三巨头避谈自己的心情,只有卡森伯格感慨了句:“即使是最杰出的人才,在今天的电影业生存都太难了。”他算是独善其身那个,分拆了出去的、唯一赚钱的部门梦工厂动画部仍然独立,跟迪斯尼的争斗他还没有全输。

    斯皮尔伯格很沉默,没人知道他具体的心情。伤感?解脱?梦醒?

    无论如何,斯皮尔伯格还是那个电影巨子,为什么派拉蒙愿意用16亿收购没有动画部的梦工厂?这一点都不划算。但有斯皮尔伯格的优先合作权,就变得划算了。不过他不再有挥金如土的岁月了,用200万高价买下法国小说《if-only-it-were-t乳e》改编权,再用5800万拍成《宛如天堂》,就因为他喜欢那本小说,事情不会再这么容易。

    “我拍电影并不是为了赚钱。”斯皮尔伯格曾经如此说过,虽然他是最会赚钱的导演。

    纵观梦工厂影视部的11年,他有资格说这句话。

    梦工厂就像它制作过的一部电视剧《怪胎与书呆》(1999-2000),这部只有一季18集的校园喜剧评价口碑超好,imdb-9分,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邪典文化,甚至出了小说,拥有无数的粉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