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精舍论法

加入书签


    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地处庐山西北麓,寺内古树参天,植有罗汉松、千年柏、佛手樟、垂杨柳和羽叶檀等千年古树,环境清幽,胜迹如林,外界所熟知的名胜古迹如出木池、三笑堂、虎溪桥、上方塔、雁门塔都一一座落在各个方向。顺着最自然的顺序守卫着东林寺的核心处---神运宝殿。东林寺最大的主殿不像别的佛家大殿都称为大雄宝殿,因为一则神话故事,自己作“神运宝殿”。单是这一点也体现东林寺在南北朝佛家中的独特之处。大殿旁有两个偏殿守卫,也别有气势。

    偏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竹舍,号:龙泉精舍。竹舍前面有一眼特别大的泉水眼,唤作古龙泉。泉水清冽甘甜。泉边立有一块巨石,打磨得甚是光滑,上面刻着一首杂诗: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通篇字迹笔锋柔和,却入石三分,笔力雄浑,落款是:东晋-.慧远。原来竟是出自南朝佛家东林寺净土宗的创始人慧远大师的手笔!

    古龙泉水的泉水流向各个低洼处,储存起来,水满则溢。当时的名仕谢灵运,仰慕钦服慧远的为人,灵机一动,顺着地势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池中遍种白莲,此亦是东林寺一景。每年夏天莲花盛开,清香四溢。又因此,外人又称作净土宗为莲宗,后慧远所创之社,社中众人喜爱白莲的颜色和品行,喜欢手持或者插在水瓶中作为内饰,也称“白莲社”。东林寺因为慧远大师的个人魅力而被外界奉为神明,寺内各个地方都有历史出处,总之整个庐山东林寺所有无一不带着神秘色彩。这其中最神秘的无疑是龙泉精舍了。

    龙泉精舍乃是慧远大师生前居住和参禅的地方,他圆寂坐化后,这里被后辈奉为圣地,平时一般不让僧侣进去,只有当碰到一些重大问题或者决策,净土宗领头的几个人才有资格在这里商量。众人先是敬香祷告,然后在慧远大师遗像说明自己的来意,方可讨论,否则视为不敬。

    此时精舍里坐着几个人,看衣着模样,都是净土宗的上层,其中一个人生得肥头大耳,似乎是领头人模样,他笑着说:“大家好好尝尝这云雾茶,今年的第一批刚采的茶叶,普天之下连皇上都要喝我们剩下的。”语气中甚是自负。众人答谢:“多谢方丈师兄。”

    原来说话之人是净土宗第二代掌门人慧宝大师,慧宝完美的继承了他一母同胞的大哥慧远大师的武技和意志,外人熟知的金刚横练硬功和瑜伽软功,能在瞬间将身体从极硬变为极软,已是最高境界,令人惊叹。另外与儒家浩然正气,道家紫薇真气齐名的佛家内功-大雁气功,也已经修炼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一身佛门秘法更是深不可测,慧远大师圆寂后,便接过长兄的旗帜,与儒家于正,道家陆修静二人并列南朝武林三杰。此人与他哥哥不同,一心想要压过儒家和道家。使东林寺成为天下第一寺庙,净土宗成为天下第一宗派。

    茶过三巡,慧宝站起来说道:“后天的三家会武,我们净土宗这次要破例,不再韬光养晦,派出多位昙字辈和法字辈的优秀弟子参加,全力争取魁首之位,这之后我会把重心放在会武后与道家陆静修配合的事情。”其中一个人问道:“主持已经决定了吗?此事关系重大,我们是否还要再从长计议,毕竟夺魁和拥护从龙之事,一件比一件事情大。”

    慧宝站起来看了看说话之人,此人慈眉善目,是法字辈的法净,从容道:“先师生于乱世,从小就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在看到过无数百姓疾苦,遂立下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之大志,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到处学习,寻找救民之道,二十岁前,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大师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他感叹地说:“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后青出于蓝,自成一派,入居庐山而后才有了今日之东林寺和净土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