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名门之后

加入书签


    次日清晨,管家告知崔浩,说是北天师道首领寇谦之来访,崔浩刚刚打了一套儒家组合拳,全身微汗,于礼不合,便叫下人先倒茶伺候,自己去沐浴更衣后准备见客。寇谦之在大厅枯坐,闲极无聊,趁着这个间隙细细的观察了这座庄园府邸布局建设。

    自“五胡乱华”以来,中原汉人一度大量被胡族残杀,许多大家族衣冠南渡,其中代表的就是“王谢“。一些留恋家乡和幸存下来的汉人于是纷纷联合起来,自发抵制外辱。战争持续旷久,平民百姓那里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更何况像虎狼一样的异族,一些家族庞大的坞主堡主们便建堡垒自卫。所以这堡垒一个比一个坚固,里面守卫森严,机关重重,人莫近身,甚至连鸟都飞不进去。崔府作为北方第一大族,更是显中之显,尤出众望。自然比别的堡垒更加坚固,但是这崔府并没有给人这样的压抑感觉,崔浩为儒家弟子,是北朝第一流的儒家高手,曾经得到南朝浩然山庄庄主于正的赞赏。说他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功修为都是南北朝武林的佼佼者。寇谦之摒住内息,几个兔起鹘落,大致看出这院子是依照儒家五行八卦布局,里面亭台楼榭,草木茂盛,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不禁让人产生错觉,不细想还以为到了江南某地的温柔之乡。但是如果外人以为这里随便可以进入,那就大错特错了,崔府对外号称北朝的浩然山庄。其防御能力可想而知。令许多对手派来的探子和刺客是有来无回,心生悔恨。

    寇谦之四处转了转,发现好几道暗桩,暗中听到他们匀称的呼吸,如风清叶落,就知道是高手。心想这名门望族到底不同凡响,家底颇厚,能让这么多的高手甘心为之卖命,看护庭院。而他之所以能在北方推广天师教,很大程度上靠巴结着崔浩--这位皇上身边的第一红人游说的结果。崔氏一族儒家出身,侍奉两代君主,都颇受好评,其父崔宏更是官至白马公。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颇受皇帝倚重,一度被称为帝师。且崔府在地方上影响力巨大,是当地坞主堡主的领头羊。当初把宝压在他身上是不需要思考的一件事,但是为了引起崔浩的注意,他很是花了心思。他给崔浩的见面礼也是很震惊,让他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用意,否则以他北国第一智囊的称号,怎会猜不出他的用意。思量间,崔浩笑声话声传来了:天师,久等了。

    二人茶过三巡,崔浩先道:“天师最近别来无恙,可还住在平城张矅家?”寇谦之道:“正是,自从上一次,我刚下嵩山,师傅就劝我,说我这辈子成仙已不可能,或者去俗世可成就一番大业。当时我想,就凭我自己一身的技业和本领,以为做出一番成就是轻而易举,一下山急忙去宫里敬献道家书籍《道藏》给皇上,宣传我的道家新思想。当时去之前崔公还再三告诫我了,说我操之过急,只是当时我利令智昏,将崔功一番良言置于脑后。果不其然,被皇上贬回来,幸亏崔公极力帮忙游说,才让我在这里扎根,借住在张矅家。寻找机会徐图之。不过我也没闲着,四处打探消息,这不我给崔公带来两个消息,一好一坏,都是关于南朝那边的“

    崔浩一听,心中思索,这寇谦之果然不是凡人,察言观色和看菜下饭的本事极高,自从第一次见面,他抛出的那些令人惊叹的秘密,自己就一直防范着他,他的野心是什么,自己现在还不知道。但是真论起武功修为,自己只怕远远比不上他,更何况他有着一双仿佛能看透人的内心的想法的道眼,这极其让人害怕。这几天自己还在担心南朝那边的事情。这他就马上有消息了,永远都贴着人心说话,要不是仗着自己父亲的余荫和皇上的宠信。一旦他进攻,取代自己的位置是迟早的事。且看他有什么意图。嘴上连忙说道:”天师请讲,这几日皇上也经常询问关于南朝大小事宜,在下有时也说不上来,天师的眼力当然比我的属下那些人看得远些,也知道得多些。“

    寇谦之笑道:”天师谬赞了,听我慢慢道来。据我在南朝的斥候来报,刘裕带着心腹大臣谢晖亲自去了一趟浩然山庄约见于正,并在京口老屋下榻一晚,二人相谈甚欢,刘裕載兴而归,此是应为坏消息。”崔浩叹道:“不错,看来刘裕是有大事相求于正啊,主动降低身份,于正也差不多忘了十五年前的那件轰动南北朝武林,惊天动地事情了,借坡下驴,二人极有可能此番化干戈为玉帛,空前团结,必有一番动作,恐对我们北魏不利啊,难道准备再次北伐?于正跟我有同门之谊,乃是南朝儒家第一高手,此人文武双全,智计过人,上到国家大事,中有行军打仗,下至刺探情报,无一不精,其人本身更是修得一身儒家秘术,深不可测,虽然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是看他两次北伐战争的杰出表现,我自问自身的修为不是其对手。况且他属下弟子都极为出色,如名将檀道济等都在南朝军队和北府兵中身居要职,加上他手上的浩然山庄明,影二宗,团结一致,实力无法估量,如果有他相助,刘裕必定如虎添翼。幸亏这次我劝告皇上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