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烈士暮年

加入书签


    南北争霸

    楔子

    公元三百八十三年,前秦之主苻坚不顾其汉人谋士王猛的遗言劝诫,出兵伐晋,意图统一天下。东晋王朝派出以谢安为代表的北府兵依靠长江天险进行对抗,双方于淝水交战,结果具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北府兵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苻坚身亡,前秦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趁机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淝水之战后,东晋和北方十六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南方政权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但当朝的司马氏却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甘心继续偏安一隅,没有趁势再进一步。寒门庶族地主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和拥戴他的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了寒人掌权的局面。而北方再度陷于分裂,战乱蜂起,其中鲜卑族的拓跋珪趁势而起,公元三百八十五年,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三百九十三八年,北魏拓跋珪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正式称帝,史称:北魏太祖道武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将鲜卑政权推进到封建社会。公元四百二十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篡位称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史称:宋武帝。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国力大增。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消灭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自此刘裕和拓跋珪两人在各自的地域版图上毫无对手,于是将注意力瞄准了对方,意图消灭对方势力,统一天下,至此南北朝进入南北争霸时期。南朝步兵攻至黄河,北朝铁骑饮马长江,南北朝两大皇帝隔江对望。双方鏖战频频,但谁都暂时没有能力消灭对方,继而一统天下。南北双方大小战火频起,互有胜负,僵持日久,南北对峙悄然开始。

    第一章烈士暮年

    建康城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长江,北临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东晋南朝沿以为都,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城,北面白石垒、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遂为历朝政治中心。

    此时的建康之主,被麾下臣子誉为“定乱代兴之君”的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坐在龙椅上,威严依旧,却面露疲色。他于前日刚刚度过五十七岁寿诞,想想自己不知不觉中已到垂垂暮年,自己离心中最大的梦想愈发遥不可及,不禁感慨万千。他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从北府兵一个小小的斥候参军到今天的刘宋开国之君,其中艰辛难以言表:在军事上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可谓文武兼备,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这其中最令他骄傲的是他的两次北伐。因为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当时有志之士都力图北伐,收复中原。所以北伐中原成为历代南朝英雄的梦想。他刘裕无疑是人中英杰,自然也不例外。这期间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在他眼中看来,庾亮、殷浩之辈属于跳梁小丑,桓温此人志大才疏,只有祖逖算是风流人物,一代豪杰。祖逖为人轻财重义,慷慨有节,而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这些历史故事在他幼时便耳熟能详。只叹自己不能与先贤同辈而生。祖逖同是也是影响他一辈子的人物,他不想做一个“失败”的祖逖。祖逖当年因为朝廷明争暗斗,有人掣肘,以至于北伐壮举功败垂成,忧愤而死。这让他倍感痛惜,所以他待自己领兵掌权后,便从义熙五年开始,带兵征讨,进行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直到义熙十一年结束,至此,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已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东晋境内,全由他的势力统治了。而东晋王朝早已名存实亡。所有的阻力消除了,这才有了后面的两次北伐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