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赵构应对-第2/3页

加入书签
    “来人,去把玉玺接上来。”赵构身后的太监头子王辅国正想让一个小太监去把传国玉玺接过来,但赵构却是一挥手,喝道:“慢着,这金国玉玺,分明是我大宋的传国玉玺,靖康之难被掳走,如今完璧归赵,朕当亲自去接!”

    王辅国不敢怠慢,赶紧搀着赵构走下台阶,走到辛弃疾面前,赵构先是整整衣冠,然后才双手接过传国玉玺,高举过头。刹那间,周围的文臣武将,以及诸多卫士躬身施礼,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陈康伯抢先叫道:“哲宗皇帝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这枚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后来靖康之难,金兵破汴梁,二帝北狩,“传国玺”被金国掠走,而今我大宋军队今朝夺回这方玉玺献与皇上,一偿多年夙愿,足可证明我吾皇的文治武功,直追我太祖、太宗我大宋中兴有望矣!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应瞑目。”

    “好!好!说得好!”赵构激动大叫,喝道:“礼部尚书何在,传旨下去,待朕回到临安之后,要亲率在京文武官员赴太庙祭祖,用此玉玺告慰大宋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他不等礼部尚书答话,赵构将玉玺交给王辅国,大踏步走上台阶,一把抓住了张浚和陈康伯的衣领,叫道:“两位爱卿,多亏有你们,多亏有你们啊!你二人就是朕的莱国公!”

    莱国公就是寇准,他当初力劝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振奋士气,才有澶渊之战,换来一百二十多年北地和平的壮举。

    而寇准也成为千古名臣。

    现在赵构将张浚和陈康伯以寇准比拟,就是在夸赞二人有名臣之风,乃是极大的赞誉。

    官员到了这个份上,追求的当然是千古美名,两人听到皇帝夸赞,不由得心中激荡,练功躬身施礼,涕声谢恩。

    赵构回头对辛弃疾道:“幼安,还不起来,你这次立下大功,不愧是朕的好门神。”

    辛弃疾连忙谢恩,又壮着胆子说道:“陛下,末将奉命来时,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已经赶到采石,掌管全军,如今虞中书奉命率军赶往镇江,而末将的师父封真人亲自押送金主完颜亮赶来建康府,因擒获完颜亮一事对金国震动太大,同时向皇上和政事堂诸公请示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态发展。”

    “准,让封真人来京城吧!”赵构一口答应,斩钉截铁的说道:“吩咐下去,封真人到达建康府哪天,朕当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他和所有立功将士!”

    “臣等遵旨。”

    ……

    等赵构返回行宫住处的时候,他的脸色彻底变了。

    他坐在那里,对一位青年道士说道:“张天师,朕秘密将你从龙虎山请来,你可知道乃是何意?”

    那道士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贫道闭关十年,却非对世间事务一窍不通,陛下深意,臣已经明白。陛下放心,龙虎山世受天恩,贫道定然竭力效忠陛下,绝无二心。”

    原来这青年不是别人,正是龙虎山上,闭关十年的当代天师张守真。

    他接着道:“只是陛下,封舟年纪轻轻便如此神通广大,想必定有秘法传世,若此人作乱,贫道最多能阻止他危害陛下,对于其他却无能为力。”

    “这一点朕已经想到了。”赵构点点头,轻轻一拍手,立刻从后面走出一个道士,此人须发皆白,但脸上却红扑扑的,不看须发,仿佛是返老还童一般。

    “这位是青城山的炼气士杜先杜真人。”赵构淡淡的道。

    “杜先拜见陛下,拜见张天师。”杜先打了一个稽首,面色十分平静。

    “原来是杜真人,贫道有礼。”张天师微微一笑,轻轻还礼。

    他年纪轻,法力深,乃是家学渊源,虽然极少下山,但是对天底下的名门弟子却是了若指掌。当然知道隐居青城山后山的杜先杜真人,此人的祖父杜光庭乃是昔年道门领袖,天下间的道士皆拜在他的门下,当真是威风凛凛。

    而杜先隐居青城山已经有五十年,法力和修为早已经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