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0

加入书签


    太姥姥在刘家住了下来。

    家务事, 太姥姥帮着做一些。刘甜甜每天多了很多看医术的时间,现在的她已经是初中一年级, 每天去郑家学习半天。琴棋书画都有涉猎。孙佩华孙奶奶出身望族, 自小聪明伶俐, 家中是照着古代大家闺秀培养的。

    大了些,开始学习英文, 后来又去了国外留学,说得了洋文, 弹得了华夏古琴,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刘甜甜每天跟着她学习,课本上的要学, 别的也要学,刘甜甜学习力强,是郑氏夫妻没有想到的。

    每天半天的学习,全部集中在上午,吃完早饭就过去。得知刘甜甜对中医感兴趣, 还给她介绍了以为杏林名家周守谦, 在全国都是排名前三。

    人在首都,以前和孙家关系不错, 他们也是有书信来往的。

    给刘甜甜联系上了以后, 每周刘甜甜都会寄一封信过去, 问些自己自学中的问题, 有了人指点, 确实不一样。

    周先生是谨慎人, 每次的信件在回信以后,都烧毁,不留在外面。也是郑云龙提醒他的,两家来往书信全部烧毁。只有刘甜甜收到周先生的书信以后,好好的保存在空间里面。

    遇到以前还没有吃透的问题,她还会拿出来再看看,认真学习。

    在家里每天给太姥姥和爷爷,瓜瓜切脉,家里的三人就是她的“小白鼠”。还有周先生给她家寄来的一些书籍以及穴位图,按照穴位图,她还去到城里悄悄的寻摸了一个学习针灸的“模特”,是以前谁学习中医时用过的。

    家里有了“模特”,她每天都会学习针灸,不管是不是扁鹊的针灸法,学着就是。总不会害人。

    偶尔也会出去走走,在地里看看。每一个学期她得去学校考试两次,这是早就说好的。

    来到这里已经一年,换了芯子,吃饱穿暖,姐弟俩的模样都是大变样。刘甜甜才十二三岁,出落的明丽亮眼,孙佩华用一首杜牧的《赠别两首其一》形容刘甜甜: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蒄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虽说杜牧是用来形容一位年幼歌姬的,可也是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少女。

    大丰村头一份绝对是刘甜甜,很多人都说像极了刘红军和叶心兰。聚集了夫妻俩身上的精华,全是他们夫妻长得好看的地方,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提着菜篮子,拿着小铲子,在山上挖野菜,菜园里面大部分菜都不能吃,为了缓解没菜吃的问题,她还特意种了生长快的蔬菜生菜,菠菜都是三月就可以种植,一个月就可以采摘来吃。郑家不管种什么都是和刘家学的。

    这几天天气好了,又是农闲时候,郑家请来村里几位翻盖房屋手艺不错的汉子帮忙重新修整,换盖瓦顶。这些钱还是郑云龙在南市的女儿寄来的,听说父母住的屋子是茅草顶,怎么也不能心安,攒了一些钱,给父母寄来。让他们一定要换盖瓦顶,还有房屋也要加固一下才行。房屋已经找村里买了下来,前后院也是归了郑家。算是彻底安顿了下来。

    姐俩不用学习,正好放上几天假,可以上山下河的玩闹。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挖了不少小根蒜,驴蹄菜,拎着篮子回家,野菜她家不需要多挖,也就是吃个鲜。菜园子里面有蔬菜吃。

    回到家里,看见自家的炊烟升起,知道太姥姥在做饭,都是刘甜甜事先备好菜,太姥姥就是炒炒菜,还是不太累。不让老太太干点活,她浑身不舒服。干点活,整个人都松快多了。

    坐在院子的石桌边,一家四口吃着饭,今天的菜里面有鱼,是瓜瓜在河边捞的鱼。小模样还很骄傲,还有一点嘚瑟。整个人都透出一种“我抓的鱼,我骄傲。”

    “哎呦,大伯家里在吃饭呀,我来的真不是时候。”

    “有事吗?”刘长城不悦的问道,又是瘪犊子家不嫌丢人的玩意儿,来人正是刘长根家里的三儿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