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大爆竹

加入书签


  研究不能寄托于奇迹,奇迹也不适合作为实验数据被记录,所以现在神舟文明用了另外一种方法。

  那就是用坚实的科技实力去堆。

  虽说这只是区区一个实验,但却是冲击神级文明的实验,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完成做到这个实验,神舟文明必须将各领域尖端技术都应用上。

  从空间、宏观、微观、维度,基础力学,尖端力场技术,还有相应的材料技术、特色信息技术......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为的就是将实验场制造得更小。

  除此之外,还跨宇宙搬运物质,以确保实验消耗品足够用。

  凡此种种,皆需要整个文明都动起来。

  就如马卡洛夫表示:如果想要瓦良格号航母下水,我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工业军事委员会,以及600多个相关专业和8000多家配套厂家,总之要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

  马卡洛夫说这句话到时候,他的国家已经没有那种条件,也没有那种执行力。

  而神舟文明却有。

  虽然平时岳原舟并不怎么管,但他依旧是一个文明之主,只要他决定的事,整个文明必定会去做。

  其实说他是个独裁者也没错。

  而且在极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机配合下,建造过程中各专业各领域配合完全不是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开始了。

  第一舰队上百万艘主力舰被当成运输船,将其他宇宙的物质通过横跨混沌海的路往这里般。而在这个宇宙,那些由反物质打造成的主力舰也开始大规模地毯式捕捉恒星、行星。

  因为要捕捉星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力屏蔽装置的需求量激增。它们将与恒星一样,被当做消耗品使用。

  一套引力屏蔽装置配一颗星球。

  这些引力装置被严格按照正反物质配套,正物质星球配正物质做成的引力屏蔽装置,反物质星球亦反之。

  第一颗被安装上引力屏蔽装置的正物质星球被放置于一片空旷的星空之中,紧接着是一颗反物质星球。然后是第三颗、第四颗、第五颗......

  这些星球有恒星也有行星,每一颗正物质恒星另一颗反物质恒星被放在一起,它们挨得很近但却不接触。

  随着恒星数量的增多,它们在大宇宙三维空间中被排列成一个紧凑的阵列,其阵列中恒星只见的那些间隔空间,被用来放置行星。

  恒星们就像货物一样,被整整齐齐的摆在三维空间之中,但却没有一丝引力表现。

  由于神舟文明如此动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体现在星空上,一颗颗原本静静在那里燃烧自己的恒星忽然就消失了,等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换了一个地方,发光还是继续发光,但其本身之外已经没有引力效应。

  移星换斗,摘星拿月,莫过于此。

  星空璀璨无比,而现在神舟文明却在捕捉星空。

  一颗,两颗,三颗...一百颗...千颗...苍穹之中的繁星点点仿佛就像夜空中的萤火虫被人捕捉一般,消失于星海之中。

  而那原地留下的,只有原本的黑暗。

  这些消失了的繁星将会被堆叠到一起,堆满那原本空无一物的一光年半径所形成的球形区域。

  宇宙空间是三维的,所以可以想象,一光年半径的区域并不止是平面,而是一个球体区域。

  这是一片很大的区域。

  知道体积公式的我们都知道,球的体积是3/4πR的立方,所以一光年的球体积是4/3π立方光年。

  而太阳半径大约70万公里,保持单位一样,所以换算成光年就是7.4成10的-8光年。

  那么问题来了,要塞多少颗太阳大的恒星,才能将半径为一光年的球体填满?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稍微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当然,这么算是有失偏颇,毕竟每颗恒星不可能完全贴在一起。

  但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便是...想将这片区域填满,那神舟文明即便搬空现在整个S星系都不够。

  毕竟S星系才四百八十亿颗恒星。

  可以想象宇宙是多么空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